武汉科技大学447资源环境经济学2005答案考研试题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研真题
● 摘要
武汉科技大学
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答案
考试科目及代码:资源环境经济学 (447) 共1页 第1页 说 明:适用招生专业:采矿工程
一、名词解释(5分×6=30分)
1、支付意愿:是指消费者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付出的最高价格或成本。
2、外部成本:是指私人活动对外部造成影响而没有承担的成本。
3、边际效用:是指消费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4、动态效率:资源配置方案选择时,不仅考虑成本和效率,而且考虑时间对成本和效率影响。
5、可开采储量:是指在目前的经济技术水平下有开采价值的资源。
6、影响因子: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改变环境介质,而使人体健康、人类福利、环境资源或全球系统发生变化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的因素。
二、简答题要点(8分×5=40分)
1、政策失效可能产生那些结果?
答:(1)把原来可以正常工作的市场机制扭曲;
(2)实现自身政策目标是成功的,但是对环境产生外部效应;
(3)政府干预的结果比市场失灵的结果更糟。市场失灵并不保证—定比政府干预更好。有时政府不做比做更好,做得不对比不做更糟。
(4)当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干预(收益大于成本)时,政府却没有干预。
2、环境作为一种资源,具有那些特点?
答:环境资源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区域性。环境资源的分布受地理位置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的地域差异,即在不同的地区,环境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都不一样。
(2)环境资源的稀缺性。对环境资源而言,存在着可供选择的有利用途,且这几种选择性用途互相竞争,因此环境资源具有稀缺性。环境资源的稀缺性和有限性,还表现在资源的负荷能力和结构组成上。
(3)多用途性。自然界大部分环境资源都具有多种功能、多种用途。有些用途之间相互排斥,有些用途之间则可以相容。
(4)可更新性。环境资源的可更新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生物资源的可更新性;
②在非生物资源中,有部分资源可以不断更新;
③环境容量资源的可更新性。
(5)环境资源计量的困难性。
3、具有那些条件时,可以采用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
答:(1)环境变化对市场产出没有直接的影响;
(2)难以直接通过市场获取人们对物品或服务的偏好的信息:
(3)样本人群具有代表性,对所调查的问题感兴趣并且具有相当程度的了解;
(4)有充足的资金、人力和时间进行研究。
4、请简要叙述排污权交易的一般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