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645文学概论之文学理论教程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隐含的读者

【答案】隐含的读者是指本文自身设定的能够把文本提供的可能性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它是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即作家预想出来的他的作品问世之后,可能出现的或应该出现的读者。“隐含的读者”是德国接受美学家伊瑟尔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对主导西方文论界半个世纪之久的形式主义文评批判最为有力,并最终结束了它的使命,开当今“读者时代”之先河,而“隐含的读者”所针对的正是形式主义的文本自足论。但接受美学对形式主义的批判却最终导致了自身的危机,引发后结构主义对“形式主义”进行新的本体思考,对西方形而上传统展开更加深入的批判,“隐含的读者”也因此不断受到挑战。

2. 即兴

【答案】即兴是作家因受某一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的作用,兴会来临在文字操作的过程中迅速地创造出某种作品的情况,即一种灵感来临时若有报思、若有所悟的状态。即兴的形成,离不开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有诱发的媒介,外物或者书本或者别人的言语等等。如我国古代即兴而成的望月思乡诗很多,月亮就是即兴的媒介。二是即兴看似很偶然,其中又有必然性,看似天赐,更多的是人工。因为灵感的来临看似一刹那之间的事情,但是之前必须有大量的积累与沉淀才有可能出现,等到时机来临,受外在媒介的刺激,才会有所感想,有所领悟,此时才有灵感出现,才有即兴的佳作。

3. 文学风格

【答案】风格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是指日常生活中某人的个性、作风、气度以及习惯化的行为特点。在文学理论中,文学风格既涉及作家的创作个性和言语形式,也与时代、民族、地域文化有关系。文学风格是指文学创作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带有综合性的总体特点,它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特定融合,是一个作家创作趋于成熟、其作品达到较高艺术造诣的标志。文学风格既是作家独特的艺术创造力稳定的标志,又是其语言和文体成熟的体现,通常被誉为作家的徽记或指纹。

4. 欲望升华说

【答案】欲望升华说是弗洛伊德关于艺术本质和审美本质的学说,该学说以精神分析学作为

哲学基础。在弗洛伊德看来,尽管艺术活动是受本能欲望驱使的非理性的直觉活动,但艺术家能够在理智的控制下构建一个象征体系,使本能欲望及其引起的种种冲突以社会公认的形式表现出来,正是艺术使被压抑的本能欲望在想象中得到能量的释放和升华,因而艺术品给人以美感。简言之,弗洛伊德认为,艺术和美根源于人的本能欲望,艺术美的本质在于对本能欲望的升华。

5. 浪漫主义

【答案】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由来已久,早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处于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色。但这时的浪漫主义既未形成思潮,又不是自觉为人们掌握的创作方法。到了18世纪末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开始兴起。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是具有强烈的主观态度、热烈奔放的情感力量、无拘无束的唤醒精神和奇特神秘的艺术色彩。

6. 叙述人语言

【答案】叙述人语言是指文字作品中叙述人叙述故事、刻画人物、描写场景、抒发感情、评论事物的语言。在叙事文学中,无论是开展情节、刻画人物或抒发感受都离不开叙述人语言。同样,把作品各个构成部分连贯起来,组成完整的艺术整体,也全靠叙述人语言。因此,叙述人语言在叙事文学中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运用叙述人语言,可以对人物性格作概括介绍,也可以对主人公的肖像作形象化的描绘,还可以描绘人物的神情动作。

7. 大众文学

【答案】大众文学是现代文学中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或通俗性的文学的总称。大众文学和“纯文学”相对应,在商品经济流通过程中,侧重于追求群众趣味,注意消遣性和娱乐性。现代题材小说、传奇小说、剑侠小说、冒险小说、侦探小说、打斗小说、政治小说、言情小说、推理小说、科学幻想小说等,在广义上都可以列为大众文学。

8. 模仿说

【答案】模仿说是古希腊学者对于文艺与现实关系的朴素表达与概括,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模仿或展现现实世界的事物,其形成与演变经历了一定的历史时期,柏拉图使之初具理论体系,直至亚里士多德方成为完整的学说理论,成为美学和文学理论的核心用语。模仿说不仅在西方文学理论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对于两千年来的西方文学创作,同样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力。

二、论述题

9. 社会生活作为文学创造的客体,它具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说只有经过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才是文学创造的现实客体?

【答案】(1)社会生活作为文学创造客体的特点

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客体和惟一源泉。从宏观角度看,人的意识活动包括文学艺术活动和科学认识,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文学创造的客体是整体性的社会生活,是具有审美价值或审丑价值的社会生活,是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

(2)只有经过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才是文学创造的现实客体的原因

①文学创造的客体是特殊的社会生活,当它处于自在状态时,仍不能成为文学创造的真正的现实客体。当某种生活不与作家发生关系,作家没去体验它,即感受、体味、思索它,并与之发生情感交流时,它就不会成为作家描写和表现的对象。

②正是由于作家的体验,作为文学创造客体的社会生活才被知觉化、情绪化、心灵化,外在的现实生活也就转化为内在的心理现实。

③在文学创造中,作家对生活的体验是一种审美的体验,而审美体验主要是一种情感体验,当然也包含了认识、思考。尽管情感体验比任何别的体验更具主观性,但是被体验过的社会生活仍具有客体性的品格。经过体验的生活才成为主客观统一的具体生活材料。

10.结合具体的作品,谈谈文学中的雅、俗,以及雅俗之间的关系。

【答案】(1)文学中的雅与俗

①文学中的雅:高雅文学是一种典雅、正统、经典、纯粹的具有较高思想艺术价值的文学类型。高雅文学有时又称“纯文学”、“美文学”、“严肃文学”或“精英文学”。大众文学,是与“高雅文学”相对而言的一种浅近、通俗、平易、流行的文学类型。

②文学中的俗:在商业社会,大众文学又称“消费文学”,往往具有明显的赢利性和较高的商业价值。简言之,雅文学是偏向于文雅、具有浓厚文学气息和较高文化艺术价值的文学; 俗文学则是具有浅近、通俗、大众化的特点,是比较贴近生活、能为一般平民百姓所接受的文学形态。

(2)雅俗文学之间的关系

①雅俗文学再现现实世界的经验方式不同

雅文学更多地趋向于整体经验,俗文学则更多地趋向于单维经验。这里的“整体经验”包含两层意思:

a. 指立体地、全方位地且生动地、有机地再现社会生活图景;

b. 指对具象世界的一般性抽象,也即以充满张力的形象语言发现新的实在,发现普遍真理。 雅文学再现生活,或许夸大、或许变形,但它是完整的,也是真实的,在假定性基础上保持着一种逻辑一贯性,甚至在细节上也是如此。如在《红楼梦》里,贾府连接着皇宫、王府、官府、街市、寺庙、农村等,它们相互依赖、休戚相关,并每天制造出无穷的原因和结果,从而构成了独立于读者之外的有生命的世界。而俗文学往往描述一个个孤立的、个别的事实。俗文学也并不指向任何超出本身作品之外的微言大义,它的全部内容仅仅等于其作品自身。如金庸的《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黄蓉、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之类人物,其关系无论如何复杂,随着故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