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加试)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答案】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社会的首次历史性变革,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为中国进步打开了闸门,为中国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契机,也为中国与世界文明对话创造了条件。辛亥革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把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大大推进了一步,在政治、经济、思想和社会生活等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1)在政治上,辛亥革命摧毁了清朝二百六十多年的封建统治,结束了绵延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缔造了中国民主共和政体,推动了历史的前进,为中国政治现代化谱写开篇,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所迈出的重要步伐,这是辛亥革命的最伟大成果。
(2)在经济上,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开创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次腾飞,把贫穷落后的中国引向近代工业化的道路,为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社会生产提供了前提和条件。
(3)在思想上,辛亥革命又是一场意义深远的思想启蒙运动,它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是中华民族的一次伟大觉醒,是民族危机意识、救亡图存意识和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意识的积聚和爆发,促进了爱国主义精神的空前高涨。
(4)辛亥革命还引起了思想观念的变革,革除了某些封建社会的风俗恶习,对社会生活的近代化产生了积极影响。
(5)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地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6)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这一时期,亚洲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2. 怎样认识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重大意义?
【答案】(1)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表现:
①较快的发展速度
从“一五”时期(即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公}一划的时期)开始到1976年的20多年,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打基础的重要发展时期。尽管经历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严重挫折,这个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仍然是比较快的。1952年到1978年,工农业生产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率为8.2,其中工业年均增长11.4。谷物和主要工业产品(如钢、煤、石油、电力、
水泥、化肥、硫酸、化纤、棉布等)产量在世界上的排名明显提前。在这期间,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②它从根本上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
这一时期最大的建设成就,是基本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中“从无到有”的问题。
从“一五”计划开始,国家以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为中心,进行了大规模投资,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涉及冶金、汽车、机械、煤炭、石油、电力、通讯、化学、国防等领域,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主要工业品的生产能力有了飞跃的发展。在铁路、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这个时期同样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从国防和国家安全的考虑出发,这一时期开展了大规模的“三线”建设。
(2)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作用
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使中国在赢得政治上的独立之后赢得了经济上的独立,为中国以后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物质技术基础,而且也为中国同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发展对外贸易和经济往来创建了前提。
3. 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
【答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这是因为:
(1)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来说: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并且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全会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2)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影响和意义来讲: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开始了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以这次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党和国家充满希望和活力地踏上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4. 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答案】(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鸦片战争前的
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 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近代中国的基本特征:
①资本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②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一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③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④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一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⑤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争夺和间接统治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后来,帝国主义列强还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来分裂中国,使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⑥在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5. 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
【答案】资本一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多方面的危害:
(1)经济上: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的入侵,主要是强迫中国支付战争赔款和签订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主要方式有: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 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等等。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使中国在经济上丧失了独立性,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成了西方大国的经济附庸。并且他们同中国封建主义相勾结,导致了近代中国经济的落后和人民的贫困。
(2)政治上:帝国主义主要通过控制中国的政府,来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随着中国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人民的反抗被镇压,军阀、官僚被扶植成代理人,中国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沦为半殖民地。
(3)文化上:列强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4)社会矛盾:因为西方列强的入侵给近代中国带来了深远影响,人们并不甘心受列强欺负,所以外国资本一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代替了本国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上升为主要矛盾。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