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湖北大学文学院803新闻传播业务之新闻采访教程考研题库
● 摘要
一、概念题
1. 抽样调查
【答案】抽样调查是指按照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从全部研究对象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然后依据调查的结果对全部研究对象作出估计和推断,以达到对全部研究对象认识的目的的一种调查方法。这是现代社会常见的一种科学的调查统计方法。抽样调查方法在新闻领域的运用,主要目的着眼于调查对象的数量,向受众提供科学的数据。它带来的好处是,不仅增强了新闻报道的说服力,使新闻报道奉为生命的“客观’夕、“真实”的本质特点得到更好的再现,而且给受众对事物的认识在观念上量化,同时又给决策部门提供了决策的可靠依据。
2. 观察力
【答案】观察力是指记者对客观事物的敏感、捕捉和分辨的能力,而不仅是指记者的眼力、目力。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记者善于从一般的现象中捕捉到不一般的东西,更善于透过各种表象,甚至是假象,把握住事物的底细和本质。
3. 新闻真实性
【答案】新闻真实性是指新闻作品报道事实所达到的与事实实际情况的吻合程度。它的基本要求是,据实报道,如实报道。在新闻写作中,任何虚构都是与新闻真实性的要求背道而驰的,因而是应当严加拒绝的。
4. 显性采访
【答案】显性采访是指记者为完成一定的采访任务而亮明自己的身份和意图的一种采访方式。亮明身份,文字记者通常靠所在单位的介绍信或记者证; 广播电视记者除介绍信或记者证外,还有自己的一套办法,例如中央电视台的记者,采访用的话筒就注明“CCTV" 。这样做,既表明记者的身份,又防止假冒记者招摇撞骗。显性采访是记者采访的主要方式,在通常情况下都运用这种方式。
5. 事件追踪采访
【答案】事件追踪采访,一般是在事件发生后,为弄清事件发生的真相,追踪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和结局,所进行的采访。这是一种进行式的采访。这种采访写出的报道也是进行式的,有头有尾,有过程,有矛盾,有冲突,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6. “客里空”
【答案】客里空是苏联作家考涅楚克(又译科尔内楚克)的名剧《前线》中的一个人物。他
的职务是特派战地记者。他做新闻报道的特点是:闭门造车,无中生有,添油加醋,弄虚作假。为改正新闻报道缺乏真实性的情况,1947年《解放日报》发表了重要社论,社论指出:“学会赞扬好的,这是很重要的,学会批评不好的,这也同样重要。像《前线》中的新闻记者客里空那样,那是不好的。”这是我们的报纸第一次指名道姓批评“客里空”作风。
1947年,《晋绥日报》率先开始的反对“客里空’,,继而掀起反“客里空”的运动,对整个解放区的新闻工作发生了重大影响,在我党新闻事业史上也是一件值得注意的大事。解放后,新闻战线曾不间断地同不真实的新闻报道进行过斗争,这实际上是在新形势下反对“客里空”作风的继续。
7. 全党办报
【答案】全党办报的方针是在无产阶级党报工作的实践中逐步总结和提出的。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闻事业的一个创举。是中国共产党提出并实行的号召党组织和党员参加党报工作的方针和优良的办报传统。1944年由《解放日报》在社论中首次提出,后毛泽东系统阐述了全党办报思想。
“全党办报”的内容包括:①党报是党的耳目、喉舌,党组织要领导和指导党报的工作,要善于使用党报指导各地的工作; ②党组织和党员要关心党报,要阅读党报,要为党报写文章; ③党组织和党员负有推销党报,扩大党报发行量的责任; ④每个单位都要办墙报,增加报纸的数量。这个思想,在党的早期办报活动中就有所实践和表述。群众路线既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思想原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工作路线。其核心内容是: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做好工作。群众路线在党报工作中的体现,概括地说,就是全心全意地依靠全体党员和广大群众办好报纸。
8. 人物追踪采访
【答案】人物追踪采访的对象基本上有两类,一是名人,二是普通人。一般来说,读者对名人的事感兴趣,但是否成为追踪采访的题材,关键是看事情本身是否具有追踪的价值。关于普通人,关键也要看事情本身是否具有追踪的价值,普通人的事也有不平凡处。人物追踪采访有两种类型:①单一的人物追踪采访,这种采访,线索单一,采访起来较易; ②众多的人物追踪采访,这种采访,线索繁多,采访起来较难,要靠集体力量,一两个记者在短期内难于完成任务。人物追踪采访成果的报道形式。除了常见的新闻通讯外,还创造有组合式报道形式。人物追踪采访成果的报道形式也是一个在创新中不断发展的事物。
9. 记者招待会
【答案】记者招待会(PressConference ),是社会组织或个人,根据自身的某种需要,邀请有关新闻单位的记者、编辑、主持人以及社会听众,宣布某一消息,并接受参加者提问的一种特殊会议。它是公关人员与新闻界联络的重要形式,是一种极具影响的公共关系活动。记者招待会有正式的、非正式的,定期的、不定期的。一般由一人或数人主持,主持人先发表谈话,然后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政府官员或各方面知名人士与记者对话并回答问题。
10.正确的政治观点
【答案】正确的政治观点,是指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观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观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观点。坚持正确的政治观点,要体现在各种具体问题上。在处理政治与经济、政治与文化、政治与军事等等各种关系时,既要反对脱离政治的倾向,又要防止空喊政治口号、用政治代替一切的倾向。
11.采访笔记
【答案】采访笔记是指记者采访后记录采访对象言行,采访原始材料和记者自身在采访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的载体。记者在日常采访中会接触到各行各业的采访对象,是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好时机。采访笔记能使记者在采访之后迅速进行写作,还能使作者在日后方便查阅,加深对素材的理解。
12.访问
【答案】访问又称“口头采访”、“谈话采访”、“访谈”,是采集新闻材料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是记者有目的地同采访对象交谈,在有限的时间内采集新闻材料的活动。从活动对象上看,访问可以分为两种:①个别访问,即采访对象只有一个人,这种形式最为频繁; ②开座谈会、调查会,即集体采访,采访对象在两个人以上。
13.旅行采访
【答案】旅行采访是指记者选择特定的路线,以旅行方式在沿途进行的采访、考察活动。这是一种流动性很大、见闻广、带有一定艰险性,但却富有魅力和情趣的一种采访活动。以采访、考察的成果写成的通讯称“旅途通讯”。
14.追踪采访
【答案】追踪采访,是指为了回答报道给读者留下的悬念、根据读者提出的问题、对读者提供的新闻线索进行的采访,也是着眼事物新变化、新发展的一种采访。追踪采访不是简单获取信息的那种采访,它是记者沿着事物发展轨迹所作的一种深层次的采访,一种弄清底细的采访,一种寻求新答案的采访。追踪采访写出来的报道,具有自己的特色,不同于一般采访写出的报道。追踪采访是采访深入的一种表现,从采访环节而言,着眼点在追踪,追个水落石出。
15.“一眼看穿”的透视力
【答案】“一眼看穿”的透视力是指记者无论到什么地方采访,只要认真地实地观察一番,或者再听取一些情况介绍,就能比较迅速而准确地判断出事实的真伪、是非,能以小见大,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还能透过局部看全局,透过现在看未来,甚至能从那些看来似乎很平常的小事中,挖掘出具有很高价值的新闻。
二、简答题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