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疼痛评估方法中,"①无痛;②轻微疼痛;③中等度疼痛;④剧烈的疼痛"属于() 目测类比测痛法。 数字疼痛评分法。 口述分级评分法。 人体表面积评分法。 多因素疼痛调查评分法。
患者,男,59岁,左眼突然无痛性视物不见1个月。否认外伤史,血压、血糖未体检,右眼视物清晰。查体:右眼视力1.0,左眼视力眼前手动,光定位准确,双眼压正常,双眼前段正常,小瞳下左眼底暗黑色反光,不能见视网膜,右眼视盘及黄斑正常。若左眼B超提示后极部局部隆起,首先考虑() A.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高血压眼底病变。 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血管瘤。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例为()。 A.4~6天到4~6周间淋巴细胞占优。 B.4~6天到4~6月间淋巴细胞占优。 C.4~6月到4~6年间淋巴细胞占优。 D.4~6周到4~6岁间淋巴细胞占优。 E.4~6天到4~6岁间淋巴细胞占优。
COPD患者发生肺动脉高压最重要的机制是() A、肺阻力血管内膜增厚,管腔狭窄。 B、血容量扩张。 C、红细胞增加致血液黏滞度增加。 D、肺小动脉内广泛血栓形成。 E、缺氧、C0潴留所致肺小动脉收缩。
下列有关心脏电冲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冲动在窦房结形成后,由结间通道和普通心房肌传递至房室结及左心房。 冲动在房室结内传导速度极为缓慢。 抵达希氏束后传导更为缓慢。 束支与浦肯野纤维的传导速度均极为快速,使全部心肌几乎同时被激动。 最后,冲动抵达心外膜,完成一次心动周期。
在联合降压治疗方案中,三种不同降压机制的药物联合必须包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