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国际金融新编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选择题
1. 解释金本位制度时期外汇供求与汇率形成的理论是( )。
A. 国际借贷说
B. 购买力评价说
C. 货币分析说
D. 金融资产说
【答案】A
【解析】国际借贷说,也称国际收支说,是在金本位制度盛行时期流行的一种阐释外汇供求与汇率形成的理 论。该理论认为,外汇汇率变动是由外汇供求对比变动所引起,而外汇供求状况又取决于由国际间商品进出口和 资本流动所引起的债权债务关系。在国际债权债务关系中,主要是一定时期之内需要及时支付的流动债权债务才 影响该时期的外汇供求状况。当一国的流动债权,即外汇应收,多于流动负债,即外汇应付时,外汇的供给大于 需求,因而外汇汇率下跌;当一国流动负债多于流动债权时,外汇的需求大于供给,因而外汇汇率上升。
2. 最佳资本结构应该是( )的最低点。
A. 负债资本成本
B. 所有者权益成本
C.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D. 机会成本
【答案】C
3. 一项资产的值为1.25, 无风险利率为率为( )。
A.10.125%
B.2%
C.15%
D.13.25%
【答案】A
【
为:
解析】根据CAPM 模型, 股票的期望收益率市场指数收益率为则该项资产的预期收益
二、简答题
4. 请简述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几种类型。哪些因素会导致国际收支的不平衡?
【答案】一国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并适合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国际收支失衡可分为以下六种:
(1)临时性不平衡
临时性不平衡,是指短期的、由非确定或偶然因素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这种性质的国际收支失衡,程度一般较轻,持续时间不长,带有可逆性,因此,可以认为是一种正常现象。
(2)结构性不平衡
结构性不平衡是指国内经济、产业结构不能适应世界市场的变化而发生的国际收支失衡。结构性失衡通常反映在贸易账户或经常账户上。结构性失衡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因经济和产业结构变动的滞后和困难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第二层含义的结构性不平衡,是指一国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随着经济发展或外来冲击的出现,就会发生国际收支失衡。结构性不平衡与暂时性不平衡不同,它具有长期的性质,扭转起来相当困难。
(3)货币性不平衡
货币性不平衡,是指一定汇率水平下国内货币成本与一般物价上升而引起出口货物价格相对高昂、进口货物价格相对便宜,从而导致的国际收支失衡。在这里,国内货币成本与一般物价上升的原因被认为是货币供应量的过分增加,因此,宂其根源,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是货币性的。货币性失衡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中期的或长期的。
(4)周期性不平衡
周期性不平衡是指一国经济周期波动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当一国经济处于衰退期时,社会总需求下降,进口需求也相应下降,国际收支发生盈余。反之,如果一国经济处于扩张和繁荣时期,国内投资与消费需求旺盛,对进口的需求也相应增加,国际收支便出现逆差。周期性不平衡在二战前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表现得比较明显》在战后,由于发达国家对进口产品的消费相对稳定,经济衰退期间出口下降,国际收支的表现经常出现扭曲。
(5)收入性不平衡
收入性不平衡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它统称一国国民收入相对快速增长而导致进口需求的增长超过出口增长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国民收入相对快速增长的原因有多种多样,可以是周期性的、货币性的,或经济处在高速增长阶段所引起的。
(6)预期性不平衡
预期因素从实物流量和金融流量两方面对国际收支产生重要影响。从实物角度而言,当预期一国经济将快速增长时,本国居民和外国投资者都会增加在本国的实物投资,当本国的资本品供给不能满足需求时,投资就通过进口资本品来实现,出现资本品进口的增加和经常账户的逆差。从金融角度而言,一方面,经常账户的逆差要由资本和金融账户的顺差来融资;另一方面,在资金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对本国经济增长和证券价格上升的预期会吸引国外资金直接投资于本国的证券市场,带来资本和金融账户的顺差。
5. 金本位制度下国际收支灼自动调节机制?
【答案】在国际金本位制度下,只要世界各国相互保持自由贸易关系,则一国对外贸易的货币收支差额有余或不足将会自动调节,使各国的贵金属出现均衡分配。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大卫. 休漠在其1752年出版的著作《政治论丛》中,首次将货币数量学说应用于国际收支方而,系统地表述了在国际金本位制下,各国的国际收支具有自发进行调节的机制,即著名的“价格一铸币流动机制”。
在货币供应量因黄金流出流入而减少或增加构假定前提下,休漠的国际贵金属移动的价格调节机制可以概括为以下主要内容:①外汇汇率是根据各国货币的含金量确定的。②国际收支逆差或顺差将引起汇率变动,汇率变动超过黄金输入、输出点时,将会引起黄金流动。③黄金流动增加输入国的银行准各金,减少输出国的银行准备金。④银行准备金变动将引起货币数量的变动,从而造成贸易双方的物价和收入变动,这样就会纠正国际收支不平衡,使黄金流动停止。这种国际收支自发调节过程可以简单地描述为以下过程:
国际收支逆差→黄金外流→货币供应量减少→国内对商品需求下降→物价下降→出口成本下降使出口增加→黄金流入→国际收支恢复平衡。
国际收支顺差→黄金流入→货币供应量增加→国内对商品需求上升→物价上升→出口成本上升使出口减少→黄金流出→国际收支恢复平衡。
19世纪末,新古典学派对自发调节机制作了进一步补充,它强调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对国际收支平衡的作用。新古典学派认为,当一国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将会引起国际短期资本的流入。首先,国际收支逆差造成汇率下降,外汇投机商预测在金本位制下,汇率只能在黄金输送点之间波动,汇率下跌只是短期现象,因而会将投机资金投向逆差国。其次,贸易商亦会同样预测逆差国扩率不久会回升,因而外汇需求者推迟购买外汇,外汇供给者提前售汇,引起国外短期资金流向逆差国。再次,国际收支逆差,黄金外流,货币与信用紧缩,因而,利率上升,这又会引起“套
利”的资金流入逆差国。以上几种因素作用的最终结果是加速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的调节能力。
三、论述题
6. 多元化的国际储备体系和多种货币储备体系与以往的储备体系相比,具有哪些优缺点?
【答案】(1)多元化的国际储备体系和多种货币储备体系形成20年来,对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与以往的国际储备体系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①由于形成了多种货币储备体系,摆脱了对单一货币特别是美元的过分依赖,避免或者减少了由于美元汇率剧烈波动而导致的外汇储备价值不稳定的风险,同时也促进了各储备货币发行国在国际金融和货币领域的合作和协调。
②以多种货币储备体系为核心的多元化国际储备体系的形成,使各国对国际储备资产的选择余地,尤其是对储备货币的选择余地扩大了,从而增大了各国调整国际储备结构特别是储备币种的灵活性,增加了国际支付的方便性和实施国内货币政策的自由度,可以避免因采取强制性紧缩政策纠正国际收支不平衡而对本国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