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四川师范大学教师教育与心理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之普通心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自上而下的加工
【答案】自上而下的加工又称概念驱动加工,是指人在知觉过程中运用己有知识和经验对知觉信息进行加工的方式,与自下而上的加工相对。知觉者己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刺激物意义的确定起一种定向作用,由一般知识引导知觉加工,较高水平的加工制约较低水平的加工。更多地使用在非良好的知觉条件下,可使人更好地处理一些刺激的双关性和不确定性。
2. 高原期
【答案】高原期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的一定阶段,此阶段,产生学习效率降低,学习进步的速度减慢甚至停滞的现象。高原期是练习成绩一时性的停顿现象,它与生理的极限和工作效率的绝对顶点是不同的,并不是所有的技能学习中都必然存在。人类在任何学习中,都会产生程度不同的“高原期”。产生原因主要有:心理障碍、方法障碍、知识障碍、思维障碍等,研究发现,旧的技能结构的限制可能是引起高原期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3. 马赫带现象及机制
【答案】马赫带现象是指在视觉效应的研究中,发现明度感觉并不完全与光强变化相符,故存在一种明度对比的视觉效应。例如,人们在明暗交界处感到明处更亮而暗处史黑的现象被称为“马赫效应”或“马赫带”。
这种现象的机制是感觉神经系统中存在的侧抑制。侧抑制是指相邻的感受器之间能够相互抑制对方向上行发放神经冲动的现象。因此,单一感受细胞的神经电活动会受到周围细胞活动的影响。当人同时看明暗相间的区域时,明亮区域对感受细胞的刺激比黑暗区域的刺激强得多,明亮区域的强刺激会抑制与黑暗区域相对应的感受细胞的反应,这就加强了对明暗交界处的反应差别,形成强烈的感觉对比。马赫带现象属同时对比,是由同一感受器同时接受两种刺激的作用而产生的对比。
4. 应激
【答案】应激是默里人格理论的基本概念,指当某些事件或者环境刺激作用于人,使人感到紧张、有压力的心理反应和由此带来的一系列身体反应的过程。应激是心理和生理反应的综合。当环境需求超过了个人处理能力的时候,应激就会产生。
二、单选题
5. 人耳最敏感的声音频率范围是( )
A.16~2000Hz
B.50~5000Hz
c.300~5000Hz
D.1000~4000Hz
【答案】D
【解析】人耳适宜的声音频率范围为16~20000Hz, 其中1000~4000Hz是人耳最敏感的声音频率范围,因为,人们说话的声音频率就是在这个范围。
6. 由海德提出,并由韦纳进行系统探讨的动机理论是( )。
A. 归因理论
B. 强化理论
C. 自我实现理论
D. 成就动机理论
【答案】A
【解析】海德指出,当人们在工作和学习中体验到成功或失败时,会寻找成功或失败的原因。韦纳系统地提出了动机的归因理论,他认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是人们在解释成功和失败时知觉到的四种主要原因,每一种原因又可从控制点、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动机的强化理论是行为主义学派(斯金纳、班杜拉等)的观点:自我实现理论是马斯洛提出的:成就动机理论是麦克里兰德、阿特金森、奥苏伯尔等人的观点。
7. 1937年,施瑞奥克CJ.K.Shryoek )将我国三国时期刘邵关于人的能力研究的著作翻译成英文在美国出版。该著作是( )。
A. 《人物志》
B. 《心书》
C. 《吕氏春秋》
D. 《学记》
【答案】A
【解析】三国时期刘邵的《人物志》是一部研究能力的专门著作。在该书中,刘邵把人的才能划分为12种类型,即清节、法家、术家、国体、器能、藏否、伎俩、智意、文章、儒学、口辩和雄杰。
8. 智力是以( )为核心。
A. 观察力
B. 思维力
c. 注意力
D. 记忆力
【答案】B
【解析】心理学把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一般能力的综合称为智力。其中,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
9. 关于成人智力发展,正确的说法是( )。
A. 流体智力缓慢上升,晶体智力缓慢下降
B. 流体智力缓慢下降,晶体智力继续上升
C. 流体智力继续上升,晶体智力保持稳定
D. 流体智力,晶体智力均缓慢下降
【答案】B
【解析】中年期流体智力随年龄增长而缓慢下降。这种智力水平的下降与组织信息能力以及在工作记忆中保持信息的能力密切相关。这些能力下降的物质基础是中年期的神经生理的变化。中年期的晶体智力随年龄增长而继续上升。中年期的经验日益丰富和知识不断提高是鼎体智力继续呈上升趋势的基础。
10.关于t 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两者之间的关系,正确的表述是( )。
A.t 分布的均值大于标准正态分布的均值
B. 标准正态分布的标准差大于t 分布的标准差
C. 两者的标准差、均值都相同
D. 随着自由度增大,t 分布接近于标准正态分布
【答案】D
【解析】t 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均以平均数0为中心。t 分布的形态随自由度d 的变化呈一簇分布形态,不同自由度的t 分布形态不同。当样本容量趋于。时,t 分布为正态分布,方差为1;
t 分布接近正态分布,当n}1>30以上时,方差大于1,随n-1的增大而方差渐趋于1; 当n-1<30时,
t 分布与正态分布相差较大,随n-1减少,离散程度(方差)越大。
11.向被试先后呈现两道个位数的加法题,在每道加法题呈现后,要求被试报告结果; 同时,在连续呈现两道加法题后,要求被试按顺序报告出每道加法题的第二个数字。这种方法测定的是( )。
A. 前瞻记忆
B. 工作记忆
C. 错误记忆
D. 回溯记忆
【答案】B
【解析】处在工作状态中的短时记忆,或者在完成当前任务时起作用的短时记忆,就是工作记忆。本题中回忆加法题的第二个数字涉及短时记忆。
12.认知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共性是强调( )。
A. 先前经验对新的学习的影响
B. 事实情境对学习的价值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