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7岁。右下后牙疼痛1周,脸肿3天。检查,大面积龋坏,Ⅱ度松动,叩痛(++),龈颊沟变浅,扪及波动感,扪痛(+),近中面深龋洞,叩诊(-),温度测试同对照牙。X线显示:Ⅳ根分歧大面积低;密度影,远中根吸收2/3,恒牙胚牙囊不连续,上方骨板模糊不清。龋近髓,骨硬板连续。 诊断是()。 中龋。 深龋。 可复性牙髓炎。 牙髓充血。 慢性根尖周炎。
满而不痛者,此为痞,载于() A.《景岳全书》。 B.《伤寒论》。 C.《医学正传》。 D.《内经》。 E.《类证治裁》。
患者于冬季双手背、前臂起暗红色斑,水肿,皮损中心颜色紫红色,呈虹+膜样改变。遇寒后加重,伴下肢沉重,关节痛,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细。治疗方剂选() A.防风通圣丸。 当归饮子。 麻黄汤。 血府逐瘀汤。 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
厌食脾胃阴虚证,其治法是() 调和脾胃,运脾开胃。 健脾益气,佐以助运。 滋脾养胃,佐以助运。 调和肝脾,佐以益气。 疏肝健脾,佐以助运。
患者面部、头部出油较多,近4、5天起皮疹色红、部分有糜烂面、结痂、伴痒、心烦、口渴、便干。舌红、苔黄、脉滑数。治疗方剂选() 当归饮子丸。 六味地黄丸。 参苓白术丸。 海藻玉壶汤。 以上均不是。
患者面部、头部出油较多,近4、5天起皮疹色红、部分有糜烂面、结痂、伴痒、心烦、口渴、便干。舌红、苔黄、脉滑数。辨证属哪一证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