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思想政治教育学院626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普通心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单选题
1. 爱德华个人偏好量表的设计采用了( )。
A. 顺序技术
B. 多选技术
C. 迫选技术
D. 投射技术
【答案】C
【解析】爱德华个人偏好量表的设计的主要特点是使用迫选技术来控制社会赞许效应。社会赞许效应是指题目内容受到社会舆论赞许和反对的程度。迫选法是要求受测者在两个或多个具有相同社会称许性而又测不同特质的题目中做一个选择。
2. 在信号检测实验中,如果某被试的击中率和虚报率的0值分别是0.40和0.08,则该被试的值为( )。
A.0.20
B.0.32
C.0.48
D.5.00
【答案】D
【解析】根据公式,代入数据得,.
3. 某考生在一项测验中得分60,经换算百分等级为70,这表明在所有考生中,得分低于该考生的人数占总人数的( )。
A.30%
B.40%
C.60%
D.70%
【答案】D
【解析】百分等级分数是一种相对地位量数,它根据分布中某一原始分数,求这个原始分数在分布中所处的相对位置一一百分等级,作为经常使用的一种测验分数,对分数解释有较大的意义。
4. 通常把对解决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事物称为( )。
A. 原型
B. 定势
D. 变式
【答案】A
【解析】原型是指具有某种共同特征或者特征相似的一类事物。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作用。变式是指是通过变更对象的非本质特征而形成的表现形式。
5.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快速选拔官兵和分派兵种而编制的测验属于( )。
A. 个别测验
B. 特殊能力测验
C. 语词联想测验
D. 团体测验
【答案】D
【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耶克斯和桑代克、推孟提出用测验招募和选拔士兵。但面对短时间内动员数百万兵员的任务,采用个别施测的智力测验显然无法完成任务。于是,在奥蒂斯编制的团体智力测验的基础之上产生了陆军甲种测验,陆军测验的成功,使团体智力测验的研究、编制及应用迅速发展起来。
6. 陆钦斯的量杯实验结果证明了思维中的( )现象。
A. 功能固着
B. 组块
C. 定势
D. 推理
【答案】C
【解析】定势是指个体先前心理活动形成的准备状态,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功能固着是指人们倾向于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 组块是短时记忆存储的方式; 推理是从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出发推出另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7. “人逢喜事精神爽”描述了人的( )情绪状态。
A. 热情
B. 激情
C. 应激
D. 心境
【答案】D
【解析】心境是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散性,它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
8.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句话反映了( )的意志品质。
A. 独立性
C. 坚定性
D. 自制力
【答案】C
【解析】坚定性表现为长时间地相信自己的决定的合理性,并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为执行决定而努力。“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句话反映的是不管在什么状况下,都要坚守自己的节气,体现的是意志的坚定性。
9. 在桑代克早期提出的学习规律中,体现了共同要素迁移理论思想的是( )。
A. 多重反应律
B. 优势元素律
C. 联结转移律
D. 类推反应律
【答案】C
【解析】桑代克认为学习是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学习遵循三条重要的学习原则: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其中效果律中,如果一个动作跟随以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那么,在类似的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反之,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那么,这个行为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
10.某研究表明,当场景中的干扰物减少和照明度降低时,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搜索场景中交通标志的准确性更低、反应速度更慢。该研究中自变量的数量是( )。
A.2
B.3
C.4
D.5
【答案】B
【解析】视该题中的自变量有:干扰物(增加和减少)、照明度(降低和升高)、年龄(年青人和老年人),因变量为:搜索交通标志的准确性、反应速度。
11.现有一列数据,它们是4, 4, 5, 3, 5, 5, 2。这列数据的平均数、众数和全距依次是( )
A.4, 4, 2
B.4, 5, 3
C.5.4, 4
D.5, 5, 1
【答案】B
【解析】平均数是用以度量连续变量次数分布集中趋势最常用的集中量数,其计算公式就是将所有的数据相加,再用数据的个数去除数据的总和。众数是指次数分布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的数值。全距又称两极差,是把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用最大值减去最小值,是说明离散程度的最简单的统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