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619心理学基础综合之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总体分布正态,总体方差

A.

B.

C.

D.

【答案】A

2. 确定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及关系紧密程度的简单而又直观的方法是( )。

A. 直方图

B. 圆形图

C. 线性图

D. 散点图

【答案】D

3. 单侧检验与双侧检验的区别不包括( )。

A. 问题的提法不同

B. 建立假设的形式不同

C. 结论不同

D. 否定域不同

【答案】C

4. 秩和检验法首先由( )提出。

A. 弗里德曼

B. 维尔克松

C. 惠特尼

D. 克一瓦氏

【答案】B

第 2 页,共 23 页 已知时,从总体中随机抽取容量为25的小样本,用样本平均数 估计总体平均数的置信区间为( )。

5. 实验设计的不同效应模型影响方差分析的( )。

A. 交互作用的均方

B. 误差项的均方

C.F 值计算的分母项

D.F 值计算的分子项

【答案】C

6. 一班20名学生数学测验的平均分是70分,二班30名学生相同数学测验的平均分是80分。这两个班50名学生数学测验的平均分是( )。

A.70

B.74

C.75

D.76

【答案】D

7. 两个变量都是连续变量,且每一个变量的变化都被人为地分为两种类型,这样的变量求相关应选用( )。

A. 肯德尔W 系数

B. 肯德尔U 系数

C.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

D. 四分相关

【答案】D

8. 方差分析中,F (2,24)=0.90, 则F 检验的结果( )。

A. 不显著

B. 显著

C. 查表才能确定

D. 此结果不可能

【答案】A

9. —个有10个数据的样本,它们中的每一个分别与20相减后所得的差相加是100, 那么这组数据的均值是( )。

A.20

B.10

C.30

D.50

【答案】C

第 3 页,共 23 页

10.上限与下限之差为( )。

A. 极限

B. 组距

C. 组数

D. 全距

【答案】B

二、简答题

11.简述多重比较和简单效应检验的区别

【答案】(1)多重比较又称事后检验是假设检验的一种。指在固定效应模型方差分析后,对各样本均值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的检验。

简单效应检验是指分别检验一个因素在另一个因素的每一个水平上的处理效应,以便具体地确定它的处理效应在另一个因素的哪个水平上是显著的,在哪些水平上是不显著的。

(2)二者的区别是:

多重效应检验是紧接着方差分析后的分析步骤,当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某变量主效应显著时,用多重比较进一步分析差异具体在该变量的什么水平上。简单效应检验针对的是两个变量或多个变量间的交互作用,也是方差分析后的步骤,当交互作用显著时,用简单效应检验考察某变量的效应在另一个变量的不同水平上的差异情况。

12.怎样理解总体、样本与个体?

【答案】(1)需要研究的同质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总体既可以是无限的也可以是有限的。

(2)每一个具体研究对象,称为一个个体。

(3)从总体中抽出的用以推测总体的部分对象的集合称为样本。

样本中包含的个体数,称为样本的容量n 。一般把容量

的样本称为小样本。

13.简述编制分组次数分布表的步骤。

【答案】(1)求全距。全距指最大数和最小数两个数据值之间的差距。从被分组的数据中找出最大数和最小数,二者相减所得差数就是全距。

(2)决定组距与组数。组距是指任意一组的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距离,用符合i 表示。决定组距的大小需要以全距为参考。全距大,则组距可以大一些;全距小,则组距可以小一些。

组数的多少根据组距的多少来定。如果数据个数在100以上,习惯上一般分10〜20组,但经常取12〜16组。数据个数较少时,一般分为7〜9组。如果数据的总体分为正态,那么可以用下面的经验公式计算组数(K ),这样可使分组满足渐进最优关系。

为数据个数,K 取近似整数)。

第 4 页,共 23 页 的样本称为大样本;而(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