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是刻画自然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和交流的工具,从数学语言的表述形式上看数学语言分为数学文字语言、数学符号语言、数学图表语言。每一种形式的数学语言都有自身的优缺点,一个对象用数学文字语言描述生动却显的冗繁,用符号语言描述简练却抽象,用图形语言描述直观形象却未必全面。因此,要学好数学,充分发挥不同数学语言的优势,需要学会灵活的进行数学语言转换。
数学语言的转换是基于数学语言的同一性、多样性、互通性,既包括自然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表语言之间的转换,又包含同一种数学语言形式内部的转换。本文结合数学概念学习、命题学习以及问题解决的不同特点探讨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转换能力。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介绍了关于数学语言转换能力研究的背景、研究文献综述、研究的意义与价值、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首先介绍了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其次对研究中所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三部分通过对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的分析,了解学生数学语言转换能力的水平。第四部分基于学生数学语言转换能力的现状,根据数学概念、命题、问题解决的特点指出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转换能力的途径。第五部分简要陈述了本文研究的结果、不足之处及未来展望。
通过问卷调查结果的定量分析与访谈调查结果的定性分析,了解高中生数学语言转换能力的现状。调查结果表明:(1)教师认识到数学语言及其转换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却忽视数学语言转换的培养,影响了学生在学习中对数学语言及其转换的态度。(2)学生数学语言转换能力普遍薄弱,影响数学学科的学习。(3)师生都希望在数学知识的教学中找到合适的方式,提高数学语言转换能力。
本文探讨了数学语言转换能力培养的途径,具体内容为:(1)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在概念引入阶段采用设置变式情景,在概念辨析阶段对数学概念进行要素分析、符号表示,在概念总结阶段使用概念图来促进学生数学语言转换能力的提高。(2)在数学命题教学中,通过对数学命题进行多种形式的表示、数学命题的转换命题来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转换能力。(3)在问题解决教学中,通过对数学问题的表征方式的多样化及解决过程的多步化归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转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