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苏师范大学淮海发展研究基地814政治经济学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土地价格
【答案】土地价格是指地租收入的资本化。原始的土地是天生的自然物,不是劳动产品,没有价值。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土地被私人占有,能够给它的所有者带来地租收入,因而也可以作为商品买卖,也有价格。土地价格不是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实质上是地租收入的资本化,即土地价格相当于一定量的货币资本,把这一定量的货币资本存入银行,每年所得利息等于购买这块土地后通过出租每年所获得的地租。
土地价格的高低,从理论上说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地租量的人小,二是银行存款利息率的高低。土地价格同地租量成正比,同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土地价格用公式表示为:土地价格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影响土地价格变动的因素还有供求关系以及其他因素,是比较复杂的。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土地价格有上涨的趋势。
2. 创新
【答案】创新是指对旧事物的变革和新事物的创立,泛指一切创造性的活动。从大的力一面说,有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等。创新概念的起源可追溯到1912年美籍经济学家熊彼特的《经济发展概论》。熊彼特在其著作中提出:创新是指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它包括五种情况:引入一种新产品,引入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熊彼特的创新概念包含的范围很广,如涉及到技术性变化的创新及非技术性变化的组织创新。
3.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答案】社会总产品就是社会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社会总产品在物质形态上,根据其最终用途,区分为用于生产性消费的生产资料和用于生活消费的消费资料。
社会总产品和服务的各个组成部分经过流通进入消费,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在使用价值上得到替换,这就是社会总产出的实现。这个过程是在市场上完成的。社会总产出的实现包括了价值补偿和使用价值替换,也包括了总量补偿和结构性的补偿。所有这些补偿和替换过程就是社会总产出在价值和使用价值形态上都得到实现的过程。
4. 商业信用
【答案】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之间以赊销商品或预付货款的形式形成的一种借贷关系。商业信用的
基本形式包括:(1)商品赊销一一卖方向买方提供信用; (2)预付货款一一买方向卖方提供信用。在这两种形式中,最主要的又是商品赊销。商业信用具有以下特点:
(1)商业信用是商品生产者之间以商品形态提供的信用,贷出的资本就是待实现的商品资本。
(2)商业信用主要是职能资本在商品买卖中相互提供的信用。
(3)商业信用的发展程度直接依存于商品生产和流通的状况。
(4)商业信用是银行信用乃至整个信用体系的基础。
二、辨析题
5. 跨国公司就是国际卡特尔这种国际垄断组织的发展与完善。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国际卡特尔,是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在划分市场、规定商品产量和商品价格等方面达成协议的一种组织形式。参加卡特尔组织的企业在生产和销售上保持经营的独立性,只是根据协定划分销售市场,确定产量及规定标准价格; 随着产业资本国际化的发展,国际卡特尔已经不能适应新的要求而逐渐减少,一种新的国际垄断组织形式一一跨国公司应运而生。跨国公司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那种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设立子公司和分支机构,从事各种经营活动,以获得高额利润的大垄断企业。
跨国公司与国际卡特尔的最大区别是,它是由一国的垄断组织或是以一国的垄断组织为主建立起来的。跨国公司的出现是对国际卡特尔的取代,而不是其发展与完善。
6. 购买劳动力的资木价值也是一次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答案】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购买劳动力的资本属于流动资本,流动资本是指以原料、燃料及动力、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形式存在的以及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购买劳动对象的资本的周转,是采取原有价值一次转移的力一式; 购买劳动力的资本的价值周转则是以新价值的再创造来补偿劳动力价值的耗费,但形式上也是价值的一次性回收和补偿。
流动资本价值是在一个生产过程中一次全部转移,并通过产品出售而全部回收。其价值转移方式是一次全部加入到新产品中去的。物质更新方法为多种要素,无论是原材料,还是劳动力都要不断地在实物形式上更新。购买劳动力的资本价值也是一次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三、简答题
7. 为什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答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这是因为:
(1)商品经济中的其他矛盾,都是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基础上产生的,并且都是由它所决定的。私人劳动的社会性只有在商品交换中才能表现出来,而进行商品交换,就必须要求对生产商品的劳动量进行比较和计算。为此,必须把不同的具体劳动还原为无差别的抽象劳动。
这样,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就表现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使用价值是由具体劳动生产出来的,价值是由抽象劳动创造的,这样,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又表现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因此,简单商品生产的一切矛盾都是由私人劳动和社会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商品能否卖出去,意味着生产者的私人劳动能否被社会承认,能否转化为社会劳动,从而决定了小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商品交换过程中,生产者之间的激烈竞争必然导致两极分化,少数人发财致富,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变成为资本家,大部分人贫困破产,沦为无产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就是在简单商品生产基础上产生的。
(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发展的过程。随着简单商品经济发展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就进一步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8. 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答案】(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一种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以资本家占有工人剩余劳动为本质的剥削制度,这种剥削制度与奴隶制和封建制有着不同的性质:
①资本主义生产的产品是商品,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一切经济规律得以展开和发生作用的基础; 而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生产只是一种局部现象,对剩余劳动的占有是以超经济强制为基础的。
②资本主义生产以雇佣劳动为基础,劳动力转化为商品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前提条件,剩余价值的生产是它的直接目的和决定动机。这与以占有使用价值为目的的小商品生产有着很大的小同。
(2)资本主义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①资本主义造成了商品关系的普遍化,推动了生产资料和劳动过程的社会化,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具有世界性。
②对剩余价值的追求使资本主义社会具有了前所未有的创新的动力,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
③商品关系的普遍化特别是劳动力的商品化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推动了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9. 如何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制度?
【答案】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也是实现政企分开的必要条件。当前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都与出资人缺位、企业的法人财产权不落实有关,其原因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滞后。因此,必须把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作为深化改革、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重点抓紧抓好。其核心是确保出资人到位,落实国有资产的授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