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昆明医科大学人文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之普通心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创造性

【答案】创造性又称创造力,是指个体不受常规的束缚而能灵活运用知识、经验,产生新思想,或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作为其重要成分的发散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创造能力的高低。人在进行创造性活动时,既需发散思维,也需聚合思维,任何成功的创造性都是这两种思维整合的结果。

2. 情操

【答案】情操指较复杂的带有理性的深沉情感,是构成个人价值观和品行的重要因素。可分为理智情操、美的情操、道德情操、宗教情操和自我情操等。美国心理学家R.B. 卡特尔把情操看作个体习得的动力特质,属外能,并认为自我情操是人格的基本动力以及其他情操的基本统一结构。

3. 认知过程

【答案】认知过程一般指感觉、知觉、学习和记忆、想象、思维和言语等基本的心理过程。它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支配人的行为,就是认知过程。

4. 面部动作编码系统

【答案】而部动作编码系统是测量而部各部位的肌肉运动系统。是艾克曼等人在总结过去对面部表情评定工作的基础上制定出的一个尽最大可能区分而部运动的综合系统,是迄今为Ih :最为详尽、最为精细的面部运动测量技术。它以而部肌肉运动为单位,是用以测量区域性的而部肌肉运动的精确图式。

二、简答题

5. 简述鲁利亚的大脑机能系统理论。

【答案】鲁利亚认为脑是一个动态的结构,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机能系统。它把大脑分为三个紧密联系的机能系统:

(1)第一机能系统,即调节激活与维持觉醒状态的机能系统,也称动力系统。由脑干网状结构和边缘系统等组成。其基本功能是保持大脑皮层的一般觉醒状态,提高它的兴奋性和感受性,

并实现对行为的自我调节。

(2)第二机能系统,,信息接受、加工和储存的系统。它位于大脑皮层的后部,包括皮层的枕叶、颖叶和顶叶以及相应的皮层下组织。其基本作用是接受来自机体内、外的各种刺激,对它们进行加工,并把它们保存下来。

(3)第三机能系统,也称行为调节系统,是编制行为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的系统。它包括额叶的广大脑区。其主要作用是直接调节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反应; 实现对运动的组织,制定运动的程序; 产生活动的意图,形成行为的程序,实现对复杂行为形式的调节与控制。

鲁利亚认为,人的各种行为和心理活动是三个机能系统相互作用、协同活动的结果。其中每个机能系统又起各自不同的作用。

鲁利亚的研究,特别是关于心理机能定位的研究,丰富和发展了脑功能的理论,引起了各国心理学家和生理学家的普遍重视。

6. 比较自陈式测验和投射式测验。

【答案】自陈式测验和投射式测验的区别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二者依据的人格理论不同

自陈式测验测量的是人格特质,它是遵从特质论的; 而投射测验是以弗洛伊德心理分析无意识理论为依据的。

(2)测验的内容和过程不一样

自陈量表是一系列的问题,一个问题陈述一种行为,要求被试按照自己的真实情形来回答; 而投射测验由若干个模棱两可的刺激组成,被试可任加解释,使自己的动机、态度、感情等在不知不觉中反应出来。

(3)解释、预测效果以及测试效率不同

自陈式测验题目具体清楚,施测简单,记分方便; 而投射测验被试反应弹性大,不要求具备阅读能力,但投射测验对测验结果难于解释,不如自陈式测验客观,也不能提供很好的预测,同时只适用于个别施测而效率较低。

7. 婴儿动作发展的主要规律是什么?

【答案】婴儿动作发展的主要规律包括三个原则:

(1)由上到下的原则。婴儿首先发展与头部有关的动作,其次是躯干动作,最后才是脚的动作。

(2)由中心到四周的原则。婴儿首先发展头部和躯干的动作,然后是双臂和腿部的动作,最后才是手的精细动作。

(3)由简单的、无意识动作到复杂的、有意识的动作的原则。婴儿开始的动作主要是简单的大动作,意识参与的成分少,尔后逐渐发展起有意识参与的精细和复杂的动作。

8. 认识、情感、意志二者之间的联系是什么?

【答案】心理学上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认识过程指的是感知、记忆、思维、想象这类心理活动。意志过程指的是人出于某种目的,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行动,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活动。这三种心理过程是密不可分的。

(1)认识是情感的前提和基础,情感对认识具有一定的反作用。

情感过程依赖于认识过程。没有认识就没有感情。人对于自己一点都不了解的事物,是不会有任何情感体验的。人们平时说的“知之深,爱之切”,就是这个道理。反过来,情感过程对人的认识活动,也有强大的反作用。情感是进行认识活动的动力。比如,一个喜欢数学的同学,就会比别人更多地钻研数学,上数学课的时候认真听讲,自己主动找来许多数学题来做,从而可能使他的数学知识更丰富,对数学比别人有更深刻的认识。

(2)认识是意志的前提和保证,意志影响着认识的有效进行。

①认识过程是意志产生的前提和基础。首先,意志的重要特征是具有自觉目的性,而人们只有在认识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并运用规律去改造客观世界时,才能确定行动目的,并选定实现目的的计划和方法。若没有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意志行动也无从产生。其次,意志行动还要随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这也需要通过认识活动把握事态发展,分析主客观条件,以决定是加速意志行动过程,还是调整意志行动的进程和方向。再次,意志行动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而对困难性质和大小的估计,是离不开认识过程的。如果对困难的性质认识不清,严重性估计不足,就可能使人盲目地采取行动,付出了很多的意志努力却事与愿违,半途而废。

②意志对认识过程也会产生重要影响。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活动,总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离不开精细的观察、持久的注意和专注的思考,没有意志的参与,这些都是无法做到的。另外,在认识过程中常常还会遇到各种困难,要克服这些困难,也需要意志的努力。在认识过程中,一些意志薄弱、不能做到坚持不懈的人,学习和工作也缺乏成效,不能承担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3)情感是意志的动力,意志对情感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①情感过程推动或阻碍着意志行动的实现。积极的情感可以使人斗志旺盛,对人的行动起促进作用; 消极的情感则会削弱人的斗志,阻碍人的意志行动的实现。

②意志对情感也具有调节作用。良好的意志品质可以控制不良清绪的影响,保持积极乐观的心境。我们说“理智战胜情感”,也是指在理智认识的基础上靠意志的力量去克服和抑制不合理智的情感。意志薄弱的人常常受情感左右,或者是一次失败就情绪低落,一撅不振,或者是难以控制不良情绪,导致背离理智的冲动行为。

9. 什么足记忆恢复现象?

【答案】(1)记忆恢复现象,亦称“复记”,是记忆心理现象,指识记某种材料后延缓回忆L 匕即时回忆效果更好的现象。

(2)巴拉德1913年最早发现。他让12岁儿童识记一首诗,未提供被试任何复习机会,结果是识记后一两天的回忆成绩好于立即回忆的成绩。此种现象常见于学习较有难度的材料或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