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作为生物体内重要的信使分子和效应分子,直至90年代才得以广泛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在高等动物的研究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经过十余年的深入研究,发现NO广泛作用于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其在生殖活动中的作用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而成为生殖生物学家研究的新领域。近年来关于NO在低等动物中的作用也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在此,我们运用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五种直翅目昆虫配子发生中的表达进行研究,能过其表达方式来了解NO在昆虫精卵发生中的作用,并与其它动物相比较,了解其差异,为以后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首次运用NADPH黄递酶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中华稻蝗(Oxya chinesis(Thunberg))、中华蚱蜢(Acrtda cinerea Thunberg)、长额负蝗( Atractomorpha lata (Motsh.)) 、黄脸油葫芦 (Teleogryllus emma (Ohmachi & Matsuura)) 、瘦露螽 (Phaneropter gracilis Burmeister) 等五种直翅目昆虫的精卵发生过程中一氧化氮合酶的分布进行了定位研究。结果表明,这五种直翅目昆虫精子发生中各级生精细胞胞质中均有NOS阳性反应,成熟的精子呈NOS阴性反应。阳性产物表达形式因种而异。长额负蝗、中华稻蝗和中华蚱蜢的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NOS阳性产物呈均匀分布,中华稻蝗、中华蚱蜢的次级精母细胞NOS阳性产物呈均匀分布,而长额负蝗次级精母细胞NOS阳性产物集中在细胞的一极;这五种直翅目昆虫精子细胞NOS阳性产物分布一致,均分布在精子细胞尾部一端。五种昆虫卵子发生中NOS分布有着相似的规律,即在未成熟的卵母细胞胞质中呈NOS阳性反应,随着卵黄颗粒的逐渐形成,NOS阳性产物逐渐减少,直到卵黄颗粒的沉积完成。五种昆虫卵泡细胞发育过程中,NOS阳性反应的出现随种的不同呈现出时间上的差异。结论提示NO参与了这五种直翅目昆虫的配子发生。 受精囊是雌雄昆虫个体交配后,雌体内贮存精子的地方,其中的机理必定与受精囊的特殊结构密切相关。本文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在光镜下对瘦露螽(Phaneropter gracilis Burmeister)的受精囊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受精囊是一椭形的囊状结构,外被受精囊壁,内为受精囊腔。受精囊壁主要是由腺细胞和肌肉组成。受精囊壁结构由外向内可分以下几部分:围脏膜层、结缔组织、肌肉层、腺细胞层 、基膜层。通过对瘦露螽的受精囊组织结构的探讨,为昆虫受精囊贮存精子机制提供一定的形态学依据。 应用解剖镜和光镜观察了黄脸油葫芦(Teleogryllus emma (Ohmachi & Matsuura)) 中枢神经系统的组织解剖学结构,并对脑和各体神经节的组织学结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黄脸油葫芦的中枢神经系统由脑、食道下神经节和腹神经索组成。前、中、后脑分化明显。腹神经索包括三对胸神经节、五对腹神经节及纵贯各神经节的神经索。脑和各体神经节的组织学结构相似,由外向内依次是神经鞘,神经细胞层和髓质层。脑的髓质层复杂,其中含有四种由神经细胞球体和神经纤维束形成的脑体:一对蕈状体、一个脑桥体、一个中央体及一对脑腹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