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西藏民族大学专门史313历史学基础之中国现代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秦土协定》
【答案】《秦土协定》又称《察哈尔协定》,是察哈尔省代理主席秦德纯与关东军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于1935年6月27日在北平达成的协定。其主要内容为:①中方担保今后日本人在察哈尔可以自由行动; ②成立察东非武装区,第二十九军从该地区全部撤退; ③中国方面停止向察哈尔移民; ④解散察哈尔排日机构。《秦土协定》的签定,使中国丧失了在察哈尔省的大部分主权,也丧失了察省疆土的70%~80%。这一协定与《何梅协定》一起为日本吞并中国华北大开了方便之门。
2. 一·二八事变
【答案】一·二八事变是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为了支援和配合其对中国东北的侵略、掩护其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的丑剧,在上海挑衅引发的冲突。日本海军陆战队在1932年1月28日夜对上海当地中国驻军第十九路军发起攻击。通过一·二八事变,日本达到了拼凑伪满洲国和迫使南京国民政府屈服的双重目的。
3. 三三制原则
【答案】三三制原则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实行的政权组织制度。1940年3月6日,中共中央公布《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规定抗日根据地政权实行三三制原则,即抗日民主政权中共产党员、左派进步分子、中间分子与其他分子大体占三分之一。三三制的实行,使共产党团结了各抗日阶级,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4. 基尔特社会主义
【答案】基尔特社会主义是梁启超、张东荪等提出的社会改良主张。吉尔特社会主义基于政治、经济二元论以及职能划分原则,主张国家与基尔特(工会)应各有各的职务与权力。国家代表消费者的利益,做为生产工具的所有者,而劳动者所组成的自治团体的基尔特则代表生产者的利益,负责生产工具的管理。他们认为,发展资本主义是中国的必由之路,但由于资本主义存在许多弊端,因此要阶级调和、劳资合作,称为“劳资调和主义”。他们还主张通过发展教育、打倒军阀、发展实业等来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他们的思想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合理性,但由于奉行阶级调和理论,不可避免地走向失败。
5. 《训政纲领》
【答案】《训政纲领》是1928年10月国民党中央常务会议通过的纲领性文件。训政时期统
治权归国民党,政权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治权也在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的“指导监督”下由国民政府行使,从而确定了国民党的一党专制。
6.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答案】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西柏坡村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出席会议的有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以及列席会议64人。会议着重听取和讨论了毛泽东所作的报告,特别是报告中提出的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要以生产建设为中心任务; 分析了全国胜利后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指明了由新民主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对党的政策,毛泽东结合中国国情,在报告中提出了中国属于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以及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全会特别提醒全党要戒骄戒躁,警惕资产阶级思想腐蚀及糖衣炮弹,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会议还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决定禁止对党的领导人的个人崇拜。七届二中全会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召开的惟一的一次中央全会,会议做出的各项政策规定,在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关键时刻,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7. “三面红旗”
【答案】“三面红旗”是指中共1958年提出的包括“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在内的施政口号。总路线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因为三面红旗非常具有鼓动性,使人民精神振奋,并相继提出了“赶英超美”、“苏联老大哥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等口号,做出了全民大炼钢铁、粮食亩产数十万斤(放卫星)、全民炼钢铁、集体吃食堂等狂热举动,严重违背了经济规律,使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8. 双百方针
【答案】双百方针是指1956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的指导文艺工作的方针政策,全称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该方针目的是为了发展、繁荣社会主义中国的科学、文化和艺术事业,具体地说就是,在文艺创作上,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展;在学术理论上,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争鸣,自由讨论。“百花齐放”是一个形象的比喻,“百家争鸣”借用了历史典故。在该方针的鼓舞下,一时间文艺理论批评和文学创作活跃起来,但在1958年的反右风暴中中断。
9. 直皖战争
【答案】直皖战争是1920年直系、皖系军阀为争夺北京中央政权而进行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皖系段祺瑞任国务总理,以参战为名,向日本大举借款,用以购置军火、编练军队,企图以武力“统一”中国。导致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和奉系军阀张作霖联合倒段。1920年7月10日,段祺瑞下达总攻击令,发动对直系军阀的战争。12日,张作霖派兵入关反段。14日~18日,直奉联军与皖军激战于京畿一带。皖系失败,段祺瑞下台,直奉两系共同控制了北京政府。
10.四五运动
【答案】四五运动是一场悼念周恩来总理、声讨“四人帮”的群众运动。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四人帮”却一再下令禁止陷入无限悲痛中的人们悼念,同时,将违背人民意愿的“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升级;3月中下旬,因“四人帮”公然把批邓矛头直指周恩来,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3月底,南京市和北京市人民首先起来揭露和声讨“四人帮”的罪恶,北京上百万人连续几天到天安门广场,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抒发对周恩来的悼念之情,痛斥“四人帮”的倒行逆施;4月5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反对“四人帮”的强大抗议活动,以天安门为中心悼念周恩来,最后造成了震惊中外的“天安门事件”。这场悼念周恩来,反对“四人帮”的强大抗议运动,拥护了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为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奠定了群众基础。
二、论述题
11.论述国民政府为抗战做的准备。
【答案】(1)整顿军备
①成立国防委员会
1937年3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中央政治委员会决定成立国防委员会。《国防委员会条例》规定:“国防委员会为全国国防最高决定机关,对于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委员会负其责任。”同时也规定“国防委员会为便利决议之执行,得直接秘密指导国民政府之军事及行政各高级机关,并督促其完成”。国防委员会设正、副主席各一人,以中央政治委员会正、副主席兼任之。国防会议和国防委员会的设立,表明了国民党政府从国防决策机构方面开始初步调整。
②拟定作战计划
在前有作战计划的基础上,国民党政府参谋本部最终拟订《1937年度国防作战计划》,并于1937年3月修订完毕。战前备战的战略设计已基本完成。
③整编陆海空军
1935年3月,以陈诚为处长,成立了陆军整理处,负责全国陆军的整顿和训练,到全国抗战爆发时,国民党政府陆军己整理与未整理部队共计步兵182个师又46个独立旅,骑兵9个师又6个独立旅,加上特种部队,共约170余万人,预定使用于第一线作战者,计步兵80个师又9个独立旅,骑兵9个师,炮兵2个旅又16个团。
到1936年底,国民党政府空军增至31个中队,编成9个大队和5个直属中队,此外尚有4个运输机队。总计全国空军共有各类飞机600余架。全国有飞机场262个,飞机修理厂6个。
海军建设由于耗资较大,并没有太大建树。
(2)加快经济发展
1935年4月,蒋介石发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意义及其实施》的报告,宣布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2月,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了《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决定通过“人力”、“地力”、“资力”、“组织力”的配合,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在组织机构方面,中央、省、县各级均设国民经济建设委员会,市镇设立各种同业公会,村设立农业协会,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