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传染病学(医学高级)题库>第二节疟疾题库

问题:

[单选] 关于疟疾的发病机制下列哪项正确()

A . A.三日疟原虫侵袭各年龄的红细胞
B . B.恶性疟原虫主要侵袭衰老红细胞
C . C.间日疟与卵形疟原虫仅侵袭幼稚红细胞
D . D.血中带原虫的红细胞数量恶性疟原虫最少
E . E.三日疟原虫的红细胞内期裂体增殖多在内脏微血管内进行,易致内脏损害

如图所示,在疟原虫生活史中,疟原虫在蚊虫体内属于哪个阶段()   A.无性繁殖期 。 B.有性繁殖期 。 C.有性和无性繁殖同时存在 。 D.休眠期 。 E.以上均错 。 疟疾是由下述哪种虫媒叮咬传播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 A.蜱。 B.伊蚊。 C.库蚊。 D.按蚊。 E.白蛉。 8岁,男孩,于8月18日随母亲初次去海南探亲,9月1日突然畏寒、高热、剧烈头痛、呕吐,继而谵妄,昏迷,伴抽搐。查体:神志不清,颈项强直,克氏征阳性,巴氏征阴性,血压正常,全身无出血点或皮疹,胸片正常,血象:WBC9.4×10/L,N0.76,L0.24,CSF:压力稍高,细胞数:30×106/L,生化检查正常,粪常规正常,初步诊断() A.脑型疟疾。 B.中毒性菌痢。 C.流行性乙型脑炎。 D.暴发型流脑。 E.流行性腮腺炎脑膜脑炎。 男,23岁,8月16日入院。1周前由安徽来湘,次日出现寒战、发热、头痛,体温时高时低,无一定规律性,出汗多,近2天来发作过一次高热,伴头痛,伴头痛,持续4小时,热退后精神如常,食欲正常,体温39℃,血象:WBC6.8×10/L,N0.64,L0.36,RBC3.2×10/L,Hb10g/L,最可能的诊断为() A.伤寒。 B.乙脑。 C.败血症。 D.疟疾(间日疟)。 E.急性血吸虫病。 女,28岁,已婚,畏寒、寒战,继之发热,体温达39℃,伴剧烈头痛,持续4~6小时后热退,退热患者感体力尚正常,能进食,每2日发作1次,共3次,血象:WBC7.7×10/L,N0.72,L0.28,追问病史,停经已4个月,应采取哪项治疗措施() A.氯喹+伯氨喹。 B.氯喹快速静脉推注。 C.奎宁注射液作快速静脉推注。 D.阿的平+伯氨喹。 E.奎宁+伯氨喹。 关于疟疾的发病机制下列哪项正确()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