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传染病学(医学高级)题库>第二节疟疾题库

问题:

[单选] 8岁,男孩,于8月18日随母亲初次去海南探亲,9月1日突然畏寒、高热、剧烈头痛、呕吐,继而谵妄,昏迷,伴抽搐。查体:神志不清,颈项强直,克氏征阳性,巴氏征阴性,血压正常,全身无出血点或皮疹,胸片正常,血象:WBC9.4×10/L,N0.76,L0.24,CSF:压力稍高,细胞数:30×106/L,生化检查正常,粪常规正常,初步诊断()

A . A.脑型疟疾
B . B.中毒性菌痢
C . C.流行性乙型脑炎
D . D.暴发型流脑
E . E.流行性腮腺炎脑膜脑炎

关于疟疾的流行病学,下列哪项错误() A.传染源包括病人和带虫者。 B.经按蚊或输血传播。 C.夏秋季节多见。 D.感染后可获稳固免疫力。 E.流行地区儿童发病率较高。 图中所示的环状体出现在下述哪个部位中() A.蚊子的唾液中。 B.肝细胞。 C.红细胞。 D.单核细胞。 E.均可发现。 如图所示,在疟原虫生活史中,疟原虫在蚊虫体内属于哪个阶段()   A.无性繁殖期 。 B.有性繁殖期 。 C.有性和无性繁殖同时存在 。 D.休眠期 。 E.以上均错 。 关于疟疾的发病机制下列哪项正确() A.三日疟原虫侵袭各年龄的红细胞。 B.恶性疟原虫主要侵袭衰老红细胞。 C.间日疟与卵形疟原虫仅侵袭幼稚红细胞。 D.血中带原虫的红细胞数量恶性疟原虫最少。 E.三日疟原虫的红细胞内期裂体增殖多在内脏微血管内进行,易致内脏损害。 男,19岁,间歇性畏寒、高热、大汗近1周,血色素减低,白细胞计数正常,分类大单核细胞增多,本例最可能发现阳性结果的试验是() A.血或骨髓涂片找病原体。 B.骨髓培养。 C.血培养。 D.肝胆B超。 E.X线胸片。 8岁,男孩,于8月18日随母亲初次去海南探亲,9月1日突然畏寒、高热、剧烈头痛、呕吐,继而谵妄,昏迷,伴抽搐。查体:神志不清,颈项强直,克氏征阳性,巴氏征阴性,血压正常,全身无出血点或皮疹,胸片正常,血象:WBC9.4×10/L,N0.76,L0.24,CSF:压力稍高,细胞数:30×106/L,生化检查正常,粪常规正常,初步诊断()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