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题)阅读贺铸《鹧鸪天》,回答问题: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1)说明这首词的构思特点。
(2)“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隐喻了什么?
(3)指出词中表现夫妻超越时空、超越生死的真挚情感的句子。
(简析题)阅读《香市》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赶“香市”的群众,主要是农民。“香市”的地点,在社庙。从前农村还是“桃源”的时候,这香市就是农村的“狂欢节”。因为从“清明”到“谷雨”这二十天内,风暖日丽,正是“行乐”的时令,并且又是“蚕忙”的前夜,所以到“香市”来的农民一半是祈神赐福(蚕花廿四分),一半也是预酬蚕节的辛苦劳作。所谓“借佛游春”是也。
(1)《香市》作者是谁?文中所描写的“香市”位于哪座城镇?
(2)农民来“香市”祈神赐福,是希望实现什么愿望?
(3)“桃源”的典故出自哪篇文章?它在这段文字中借指什么?
(简析题) 阅读《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教员之教授,职员之任务,皆以图诸君求学便利,诸君能无动于衷乎?自应以诚相待,敬礼有加。至于同学共处一堂,尤应互相亲爱,庶可收切磋之效。不惟开诚布公,更宜道义相勖,盖同处此校,毁誉共之。同学中苟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訾詈,己虽规行矩步,亦莫能辩,此所以必互相劝勉也。
(1)划分本段文字的层次,概括它们的内容。
(2)这段文字的语言特点是什么?
(3)说明这段文字中采用的修辞手法。
(词语解释题)灯火荧荧,每至夜分。
夜分:
(词语解释题)从政有经,令行为上。
经:
(词语解释题)有一尊石像头部已经残缺,手上还紧握着长锸。
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