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611教育学专业基础之外国教育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单选题

1. 下列关于中世纪大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波伦亚大学——意大利

B. 萨勒诺大学——德国

C. 巴黎大学——法国

D. 牛津大学——英国

【答案】B

【解析】A 项,波伦亚大学是在意大利的一所大学,以研究和传授法律知识著称。B 项,萨勒诺大学是在意大利南部的萨勒诺的一所医学院的基础上成立的,是欧洲有影响的医学教学的研究中心。1231年得到政府的正式承认。这所大学一直以医学见长。C 项,巴黎大学是西欧中世纪成立较早的、以神学著称的大学,位于法国。

D 项,牛津大学建于1168年,是英国中世纪的大学。

2. 教育测验运动和实验教育学在研究方法上主要体现了( )。

A 人本主义取向

B. 科学主义取向

C. 解释主义取向

D. 历史主义取向

【答案】B

【解析】教育测验运动,是指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原先的考试制度己不适应当代的教育,所以对教育测验方法进行改革及对提高测验的客观性进行研究的运动,如智力测验、学力测验。实验教育学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美,主要是采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来研究儿章发展及其与教育关系的理论。可见,教育测验运动和实验教育学都是追求用科学、定量的方法来研究教育。

3. 根据皮亚杰的研究,初中生的思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的时期。针对这一发展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 )。

A. 运算能力的培养

B. 操作能力的培养

C. 具体思维能力的培养

D. 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答案】D

【解析】这道题把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原理结合起来,考查对于认知发展阶段的特征还有发展成就的理解掌握程度。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阶段分别对应具体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A , B 选项不符合题目逻辑。

4. 罗马帝国时期中等教育重视( )

A. 希腊文法

B. 拉丁文法

C. 希伯来文法

D. 埃及文法

【答案】B

【解析】帝国时期,中等教育发生了一个重要的变化,最主要的表现是文法之争。在校里,拉丁文法与罗马文学的地位逐渐压倒了希腊文法与希腊文学门后来在西罗马帝国,希腊文法与希腊文学的学习几乎绝迹。

5. 古埃及的学校有僧侣学校、职官学校、文士学校、宫廷学校,其中僧倡学校着重( )。

A. 科学教育

B. 普通文化课程

C. 律令知识

D. 专门职业教育

【答案】A

【解析】古代埃及的教育比较发达,与其他国家比较,其教育制度比较完善,学校种类也更多一些。主要有:①僧侣学校,着重科学教育,是传授高深学识的学府。僧侣学校的教学及研究内容以较高级的天文学、数学、建筑学、水利学、医学及科学为主,培养能力优而水平高的人。②职官学校,教学内容包括普通文化课程和专门职业教育,往往以吏为师。③文士学校,通常教授书写、计算、有关律令的知识,有的还教授数学、天文和地理之类知识。在诸科目中,书写最受重视,是基本课业。④宫廷学校,其教学内容历史记载小详。

6. 以教育理论自身作为专门研究对象的学科称为( )。

A. 教育学

B. 比较教育学

C. 元教育学

D. 教育哲学

【答案】C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对教育学科分类情况的把握程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

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比较教育学主要是对不同国家和地区教育理论与实践进行跨文化比较; 元教育学是以教育理论自身作为研究对象(联想到教育心理学里面的元认知的概念); 教育哲学主要是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教育中的根本问题。

7. 不属于前期文艺复兴时期代表人物的是( )。

A. 伊拉斯莫

B. 弗吉里奥

C. 维夫斯

D. 培根

【答案】D

【解析】伊拉斯莫、弗吉里奥和维夫斯是前期文艺复兴时期代表人物。随着社会的发展,早期人文主义教育日益滞后于时代,人文主义教育的内涵必须予以新的拓展,这种新拓展主要体现在培养目标的改变、世俗精神的增强、学习内容的丰富、本族语的引入、学习方法的进步等方面。意大利的卡斯底格朗、法国的拉伯雷和蒙田、英国的埃利奥特和培根成为新的教育精神的代表人物。

8.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实现人的社会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是( )。

A. 发展生产力

B. 消灭社会分工

C. 普及教育

D.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答案】D

【解析】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9. . 最早颁布普及义务教育法令的国家是( )

A. 普鲁士

B. 英国

C. 美国

D. 法国

【答案】A

【解析】德意志各国受路德思想的影响,从巩固自己小王朝的统治需要出发,18世纪以后,普鲁士国王胖特烈·威廉一世从1713年起接连发布了多项教育法令,详细规定了政府设校、强迫义务教育、学校课程、办学经费、教师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