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四川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831无机化学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判断题
1. 酸碱质子理论认为:酸是任何可以接受电子对的物种,碱是任何可以提供电子对的物种。( )
【答案】×
【解析】酸是指能释放质子
的任何含氢原子的分子或离子的物种;而碱是指任何能与质
子结合的分子或离子的物种。酸是任何可以接受电子对的物种, 碱是任何可以提供电子对的物种是酸碱电子理论的基本要点。
2. 配合物溶于水时往往容易解离成内界和外界,而内界的中心原子与配体之间却难解离。这说明中心原子和配体之间的结合力大于内界和外界之间的结合力。( )
【答案】 ×
【解析】内界和外界之间是离子键,极性强,在极性溶剂中易解离;中心原子和配体之间是,配位键,极性较 弱,难解离。解离难易主要与键型有关(严格说,与解离前后总能量变化有关)而不能说明结合力的大小。
3. 在电化学中
,
【答案】×
【解析】将标准氢电极作原电池的负极,待测电极作原电池的正极,测得的电池电动势为标准电极电势,与方程式的写法无关。
4. 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有更多的热。( )
【答案】×
【解析】热不属于物质本能的属性,其是在温度高与温度低的物体之间而传递的能量。
5. 根据酸碱理论,在标准状态下溶液显中性,则溶液的一定为7。( )
【答案】× 6.
不溶于硝酸,但在浓盐酸中有一定的溶解度。( ) 【答案】 √ 【解析】
在浓盐酸中形成
因平衡常数
与反应方程式的写法有关,故电动势
也应该与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写法有关。( )
7.
为平面形分子,其中B 采用【答案】× 【解析】
杂化轨道成键。( )
不是平面形分子,有2个H 在B 及其他4个H 构成的平面上方和下方,其中B
采用杂化。
8. 通常可将高温低压下的真实气体近似的看作是理想气体。( )
【答案】√
【解析】低压高温下的气体,分子之间距离大,分子本身的体积和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可忽略近似为理想气体模型。
9. 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子的几何构形为价层电子对的几何构形。( )
【答案】×
【解析】当配体的个数与电子对数一致时,分子构型和电子对空间构型一致。这时,各电子对均为成键电子 对。配体的个数小于电子对数时,孤对电子会影响分子的几何构型。
10.单质的生成焓等于零,所以它的标准熵也等于零。( )
【答案】× 【解析】只有
时,物质的熵值才为
二、简答题
11.利用电极电势解释下列现象:在淀粉碘化钾溶液中加入少量过量
时,得到无色溶液B ,然后酸化之并加少量固体过量时蓝色又褪去成为无色溶液C , 再加入各为何种物质,并写出各步的反应方程式。
【答案】
加少量于
由于
由于
由于
后,由于
所以继续被氧化为
所以
所以所以
被
所以
还原为
被
氧化为
,当(蓝色)
后 过量时, 后,
各步反应方程式如下:
过量时,由
,酸化并加入(无色)
又显蓝色。当
再加入
本身也被还原成
时,得到蓝色溶液A ,加入于B 溶液,则A 的蓝色复现,当
溶液蓝色的A 溶液又出现。指出A 、B 、C
能将生成的还原为能将
氧化成
12.溴能从含碘离子的溶液中取代碘,碘又能从溴酸钾溶液中取代溴,这两个反应有无矛盾?为什么?
【答案】
相应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如下:
从标准电极电势值可知,能进行,并无矛盾。
13.某溶液中含有
【答案】分离及鉴定过程:
的氧化性强于
的氧化性强于
所以
两个反应都
和 :试将它们分离并鉴定,写出现象和有关的反应方程式。
相关的反应方程式为:
14.选用一种试剂将下列溶液鉴别开,并进一步加以确证。
【答案】用稀盐酸即可以将这些溶液区分开来。所以,先向各溶液加入稀盐酸,再观察: 无明显现象的是
溶液。再向该溶液中加
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可进一步确认是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