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826生物化学之生物化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酸中毒。

,三羧酸循环不能正常进行,机【答案】人体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如:饥饿或糖代谢障碍)

体所需的能量只能由脂肪酸分解来供给,这样就产生了大量的酮体,当酸性的酮体进入血液后,就引起了血液的pH 过分下降,从而造成酸中毒。

2. 限制酶图谱

【答案】限制酶图谱是指同一DNA 用不同的限制酶进行切割,从而获得各种限制酶的切割位点,由此建立的位点图谱,有助于对DNA 的结构进行分析。

3. 体液水平调控。

【答案】体液水平调控主要是指激素调控,细胞的物质代谢反应不仅受到局部环境的影响,即各种代谢底物及产物的正、负反馈调节,而且还受来自于机体其他组织器官的各种化学信号的控制,激素就属于这类化学信号。

4. 肽单位(peptide -unit)。

【答案】肽单位(peptideunit )是指组成肽键的4个原子(C 、H 、0、N )和2个相邻的碳原子所组成的基团,是肽链主链上的复合结构。

5. 酶原的激活。

【答案】有些酶在细胞内合成和初分泌时,并不表现有催化活性,这种无活性的酶的前身物称为酶原。酶原的激活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受某种因素的作用,酶原分子的部分肽键被水解,使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形成酶的活性中心,无活性的酶原转化成有活性的酶的过程。

6. 脂类(lipids )

【答案】脂类是指脂肪、类脂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7. 核酶。

【答案】核酶是指一些具有催化功能,可以催化自我拼接等反应,具有催化作用的RNA 。

8. 简单扩散。

【答案】简单扩散是指不需要消耗代谢能量,小分子物质利用膜两侧的电化学势梯度而通过膜的运输方式。

二、填空题

9. 同工酶是指_____,如_____。

【答案】能催化同一种化学反应,但酶蛋白本身的分子结构、组成、理化性质等不同的一组酶;乳酸脱氢酶同工酶

10.合成非必需氨基酸的主要途径是_____和_____。

【答案】转氨反应;还原氨基化反应

11.戊糖磷酸途径是_____代谢的另一条主要途径,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体内,在细胞的_____内进行。

【答案】葡萄糖;细胞质

12.除去蛋白样品中盐分的方法一般为 和_____。

【答案】超滤;透析

13.DNA 在水溶液中热变性后,如果将溶液迅速冷却,则保持_____状态;若使溶液缓慢冷却,则重新形成_____。

【答案】单链;双螺旋

14,, 双链DNA 受热后260nm 处的紫外吸收值増大最多可以增加到_____倍这种现象称为_____。.

【答案】增色效应

15.生物膜的流动性主要是由_____、_____和_____(或)所决定的,并且受温度的影响。

【答案】脂肪酸碳链的长短;脂肪酸不饱和度;胆固醇含量

16.所有的真核细胞的

【答案】聚合酶的最大亚基的C 端都含有一段高度保守的重复序列,这段重位点的磷酸化促进转录 复序列是_____,它的功能可能是_____。

17.肽聚糖的基本结构是以_____与_____组成的多糖链为骨干,并与_____肽连接而成的杂多糖。

【答案】N-乙酰-D-葡糖胺;N-乙酰胞壁酸;四

18.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是生成_____。 【答案】

5-磷酸核糖

三、单选题

19.在真核细胞,脂肪酸的激活和氧化通常分别发生在( )。

A. 细胞液,细胞液

B. 细胞液,线粒体内膜

C. 细胞液,线粒体基质

D. 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基质

E. 细胞液,线粒体的膜间隙

【答案】C

20.如果你还在研宄蚯蚓的天冬氨酸转氨甲酰酶,下面各种结论中你认为最可靠的是( )

A. 如果底物能够和酶结晶结合,那么当酶结合底物以后,晶体破裂,这就排除了酶行为遵守KNF 模型的可能性

B. 如果酶是四聚体蛋白,那么它与底物结合不可能没有协同性

C. 如果酶被底物90%饱和时的底物浓度是酶被底物10%饱和时的底物浓度的256倍,那么可以排除这种酶遵循MWC 模型的可能性

D. 如果无底物的酶采取的是一种构象,而被底物包含的酶采取的是另外一种构象,那么这种酶可能遵循MWC 模型

【答案】C

21.当食入富含糖类食物后,脂肪酸合成很旺盛,涉及下述酶中的( )。

A. 乙酰CoA 羧化酶

B. 柠檬酸裂解酶

C. 苹果酸酶

D.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答案】B

22.戊糖的上8. 下列对于环核苷酸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A.cAMP 与cGMP 的生物学作用相反

B. 重要的环核苷酸有cAMP 与cGMP

C.cAMP 是一种第二信使

D.cAMP 分子内有环化的磷酸二酯键

【答案】A

23.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次级作用力是( )。

A. 离子键

B. 范德华力

C. 氢键

D. 疏水作用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