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云南大学留学生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之古代汉语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目录

2018年云南大学留学生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之古代汉语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一) .... 2

2018年云南大学留学生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之古代汉语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二) .... 7

2018年云南大学留学生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之古代汉语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三) .. 12

2018年云南大学留学生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之古代汉语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四) .. 17

2018年云南大学留学生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之古代汉语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五) .. 22

一、填空题

1. 清人___编写的《經籍纂诂》,是按照___进行编排的。

【答案】阮元; 平水韵106韵

【解析】《經籍纂诂》由清代阮元主编,这是一部专门收集唐代以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它在编排上用的是韵母排列法,按平水韵106韵编次被释的字,以一韵为一卷,全书106卷,每字之下,罗列唐以前各种古书注解对这个字的解释。

2. “一之谓甚,其可再乎”中的“再”的意思是___。

【答案】两次

【解析】再:再一次,两次。

3.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的“之”字的意思是___。

【答案】这

【解析】“之子”:之,这; 子,古代兼指儿女,在这里专指女性; “于归”:古代指女子出嫁。

4. 反切的原理是切上字与被切字的___相同,切下字与被切字的___、___相同。

【答案】声母; 声调; 韵母

【解析】反切法是中国古代汉语中注音法的一种,反切上字的声母加反切下字的韵母和声母组合即被切字的读音。

5. “小人有母,旨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中“羹”的意思是___。

【答案】肉汤

【解析】上古的“羹”一般指带汁的肉,到战国时期指调和五味的汤。

二、分析题

6. 分析下列各組繁簡字在古書中的意義和用法有何異同。

(1)餘、余

(2)才、纔

(3)醜、丑

(4)谷、穀

(5)麵、面

【答案】(1)餘:饶也。从食余声。余:语之舒也。

二者在用法上的区别在于:“餘”常用作地名、国名等等,而“余”常用作第一声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我”。

(2)才:才能; 能力。纔:方,始; 仅仅。

二者在用法上的主要区别在于“才”多作名词,而“纔”则主要作副词使用。

(3)醜:丑陋,厌恶。丑:在古代汉语中一般作地支使用。

二者在用法上的区别:“醜”和“丑”是两个字,除作地支和时辰用“丑”以外,都不能写作“丑”。现在“醜”字简化为“丑”。

(4)谷:两山之间狭长而有出口的低地,往往包含一个流域。穀:谷类植物或粮食作物的总称。 二者在用法上的区别:各自指代对象不一样,故而用法也有很大区别。

(5)麵:面粉,小麦精细地磨成的粉。面:脸; 面见,面对。

二者在用法上的区别:“麵”单纯地指面粉。而“面”用法多样,既可以作名词,也可以作动词,还可以作副词使用。

7. 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字或通假字,然后写出相应的今字或本字,并解释它们在句子中的意义。

(1)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战国策·鲁仲连义不帝秦》)

(2)七月食瓜,八月断壶。(《诗经。七月》)

(3)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量吾以行。(《楚辞·哀郢》)

(4)被礛磻,引微缴,折清风而抎矣。(《战国策·楚策》)

(5)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礼记·檀弓下》)

(6)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战国策·齐策》)

(7)辞日:“责毕收,以何市而反? (《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8)率罢散之卒,将数百之众。(贾谊《过秦论》)

【答案】(1)“上”通“尚”,崇尚。

(2)壶:通“葫”,葫芦。

(3)鼌:通“朝”,早晨。

(4)抎:通“陨”,坠落。

(5)式:通“轼”,车前横木,这里用如动词,扶轼。

(6)属:“嘱”古字,后写作“嘱”,告知,告诉。

(7)责:“债”古字,后写作“债”,债务,债款。

(8)罢:通“疲”,疲惫。

8. 仔细阅读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全文,分析这首词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答案】辛弃疾《摸鱼儿》一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是一首忧时感世之作。词中表层写的是美女伤春、蛾眉遭妒,实际上是作者借此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

(1)内容

此词借春天的衰残来寄托作者的哀时怨世之意,表示了对南宋偏安政局的深切忧虑和无比悲愤,抒写了忠而被谗与爱国壮志难以实现的郁闷与感慨。

词的上片写春意阑珊,以春天即将逝去的花残叶败的景象,喻示南渡后国运衰微的局势; 下片写美人迟暮,以古人古事明自身遭遇,借峨眉见妒痛斥奸佞小人妒宠争妍、嫉贤害能的丑态,结拍以景收束,并象征政局的岌岌可危。

全词情调婉转凄恻,柔中寓刚。此词问世以后,一时广为传唱,影响十分深远,人们将其与苏轼的《念奴娇》、柳永的《雨霖铃》等并称为“宋金十大曲”。

(2)艺术特色

①继承了楚辞香草美人的比兴寄托手法

词中用男女之情来隐喻现实斗争,并构成了整体性的象征意蕴。上片以惜春、留春转而怨春表现他对南宋王朝“爱深恨亦深”的矛盾心情; 下片以陈皇后的失宠比况自己的现实处境,以玉环飞燕预示小人的结局。全词笔致婉曲,寄托遥深,言在此而意在彼,令人回味无穷。

②善于运用步步转折、层层深入的手法

词的上片起首二字,是从千回万转后倒折出来,接着写惜春而怕春早却又落红无数,苦心留春却又留春不住,怨春不语却又拼命挽留,一层一折,一折一转,层层深入,宛转有致。下片悲愤之意绪与上片一脉相承,貌离而神合,峰断而云连,结拍三句,同开篇景象相回应,合春怨与闺怨于一处,收束全篇。全词结构严密,章法井然。

③体现了辛词摧刚为柔的特殊风格

辛弃疾以雄豪劲健的阳刚之气驱遣美人香草的柔美意象,组织成温柔缠绵的精丽词章,将政治上的难言之隐曲折地传达出来,表面上是凄艳婉媚,实质上却是沉郁悲壮,形式上是婉约旧体,骨子里却有力如虎,可谓是肝肠似火,色貌如花,这比一般粗豪直露之作更具艺术感染力。

9. 具体分析下列句子中的特殊语法现象。

(1)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

(2)能富贵将军者,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