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江西财经大学土地利用规划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系统工程原理

【答案】系统工程原理是一门统筹全局、综合协调研究系统的科学技术,是系统开发、设计、实施和运用的工程技术,是在系统思想指导下,综合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有关的先进思想、理论、方法和工具,对系统的结构、功能、要素、信息和反馈等进行分析、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以达到最优规划、最优设计、最优管理和最优控制的目的。

2. 分区方案

【答案】分区方案是指分区所采取的具体方案和原则。方案内容包括:制定分区原则和依据,

确定分区结构和方法,明确工作底图、上图面积、规划期限、作业流程、分区方法、成果要求等。

3. 土地开发

【答案】土地开发是指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前提下,采取工程、生物等措施,将未利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经营的活动。土地开发包括对尚未利用的土地进行开垦和利用,以扩大土地利用范围,也包括对已利用的土地进行整治,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集约经营程度。

4. 人地协调理论

【答案】人地关系即人类与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在人类出现以后地球上就己客观存在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人地协调理论就是研究人地关系的理论。由于人与自然相互作用范围的扩大和相互作用形式的复杂化,地球上几乎不存在没有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纯自然界。作为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界,己经基本上成为社会化了的自然界,人化了的自然界。

5. 国家投资开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答案】国家投资开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也称国家投资项目,是指由中央政府批准和实施,并且由中央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国家投资开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主体是国家,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也有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是一个综合的过程。

6. 土地利用原理

【答案】土地利用原理是指从土地、土地利用和原理三个要素出发和土地和利用两个角度出发,研究土地的自然历史特征、社会经济,以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的原理。土地利用原理包含土地、土地利用和原理三个要素,对土地资源和土地利用两个概念的正确理解是研究相关问题的逻辑起点。

二、简答题

7. 如何建立城乡一体化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答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1)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的发展力一向应是整合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将区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融为一体; 重视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和乡村土地利用规划等控制性土地利用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完整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应包括土地利用的区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和土地利用详细规划。

(2)将区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等整合到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中来,即在县(市)域以上范围主要是编制区域规划。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作为区域规划的两个专项规划进行编制和协调,在区域规划确定了城镇体系后,再分别在所划定的城市区域编制城市规划(核心是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和在城市以外区域编制乡镇土地利用规划。

(3)将同时存在的数种规划,如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村镇规划、土地整理规划以及交通、水利、电力、通讯、旅游等规划纳入一个规划体系。

8. 如何理解土地利用的生态经济观?

【答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土地利用的生态经济观:

(1)用养结合,持续利用

持续利用是指把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整治保护结合起来,最优地利用土地资源。在开发利用中求保护,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利用。

(2)统筹兼顾,农业优先我国农村人口多,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依然占重要地位的现实,决定了农业用地仍是主要用地。要兼顾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就必须树立长远的、全局的战略观念,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从生态经济战略目标上确定各部门用地的合理配置,对不符合生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要求的土地利用方向、方式和格局重新进行组合和配置。

(3)因地制宜,各得其所

因地是指以土地资源的性质、特征为依据,制宜是指确定土地适宜使用的范围。因此,因地制宜是要求对土地资源的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以确定区域内土地资源的最佳利用方向,这是一项最基础的工作。各得其所是指各种土地资源都己确定自己最佳的用途,各类土地利用项目都找到其最优的用地位置。

(4)地尽其用,提高效益

根据区域内土地资源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趋势,对土地资源进行最优配置,以确定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取得最佳的利用效益。

(5)宏观调控,协调控制

综合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行政的手段对土地资源的利用保护进行动态监测,对土地资源利用活动进行运作调度,协调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寻找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最佳发展过程,对土地利用实施最优控制。通过建立土地市场,采用税收手段、收费制度、财政措

施、责任制度等经济手段指导和调控土地资源的利用。

9. 土地开发利用规划中公众参与的基木原则?

【答案】土地开发利用规划中公众参与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公众主体原则

政府应该放权,为公众参与提供可能性,政府把某些原来由政府包办的社会功能“交还”社会,让公众真正成为规划决策和规划实施的主体,政府部门主要发挥引导和协调功能。

(2)互动性与持续性原则

互动性与持续性原则是指通过公众的持续参与,形成公众参与过程中信息的提出一一反馈一一再提出的循环互动机制。

(3)代表性原则

代表性主要表现在公众主体的代表性和参与内容的代表性两个方面。公众可以是社会各个层面的,应当根据规划的具体性质来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公众参与规划的编制。并决定公众参与的内容是否为全程的、多方位的参与。

(4)针对相关性原则

由于规划对区域的经济、社会、生态、景观等方面都会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因此,把相关的内容向公众做详略适当的公告或介绍,使公众能很快了解区域规划的整个情况,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意见。

(5)可操作性原则

方法上的可操作性。即公众参与的方式选择要根据项目区的实际情况确定访谈、发放调查表还是召开会议等。

10.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的原则、任务和方法是什么?

【答案】(1)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的原则

①依法行政原则

土地利用规划是一项国家措施,是国家加强土地宏观调控、规范土地开发利用行为、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规划管理必须以法律为依据,并体现国家和政府的意志。

②民主管理原则

民主管理原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是与依法行政原则相辅相成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中贯彻民主管理的原则,最根本的是实行参与式管理,即规划管理的公众参与。

③集中统一管理原则

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实行集中统‘管理的原则,是土地集中统一管理的重要体现,是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土地利用涉及国家的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必须实行集中统一管理,首先是集中统一规划和集中统一规划管理。

④政务公开原则

政务公开是各级土地行政管理部门推进依法行政和民主化决策、加强勤政廉政建设、改善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