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翻译的“政治暴力”

关键词:“政治暴力”;后殖民主义;强势文化;弱势文化

  摘要

在传统的翻译理论中,翻译被认为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活动, 主要是从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的转换。当我们谈到翻译,这样的术语如“忠实”,“对等”,“模仿”等就会被提及。因此,将翻译和政治联系在一起就很令人不解,更不用说将翻译和暴力联系在一起了。但是“翻译并不产生于真空中,而是一个连贯的过程;翻译不是一项孤立的活动,而是一项连续的文化转换过程。而且,翻译是一项被高度操纵的活动,涉及语言和文化转换过程中的各种阶段”。 (Susan Bassnett and Harish Trivedi, 1999:3) 因此,翻译研究的关键词已经从“对等”,“转换”,“翻译单位”和“翻译技巧”转向“文化”,“政治”,“边缘化”和“霸权”。从这个角度来看,文化的不平等已经变成了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为了更好的了解翻译研究的转变,本文作者首先使用了翻译的“政治暴力”这个术语,从微观角度指的是翻译对原文文本的扭曲,篡改,挪用等。从宏观角度来来,翻译的“政治暴力”主要表现在全球不平衡的翻译流量,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的文本选择以及翻译策略反面。 本篇论文深入研究了翻译的“政治暴力”的根源,历史背景,不可避免性,用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和后殖民主义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同时作者提出了减少这种暴力的建设性建议。在这篇论文中,作者用庞德的《神州集》中的翻译和《浮生六记》中两个译本的比较作为个案分析,来阐述翻译是一种“政治暴力”。论文的目的是提醒译者注意抵制这种文化边缘化,减少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压迫。文章的结论是:1)我们应该从一个新的角度研究翻译 2)翻译不是纯粹的语言活动,而是一种“政治暴力”,通过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和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分析,作者得出结论,这种“政治暴力”在翻译中是不可避免的。3)译者应该有意识的提高文化殖民意识以减少文化边缘化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