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摘 要
纵观世界,全球化的经济带来了全球性的问题,同时也带来了全球治理理论。立足中国,经济制度的快速发展,多样化社会问题的涌现,依法治国的不断推进,都给中国法制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完备法律制度以及完善法治建设成为法学理论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话题。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将实行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以及价值理念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而法律作为调整社会的有效手段和有力工具,不但要适应经济体制的转轨,还要适应人们思想的转变。在人们的主体意识逐渐增强,公众的利益诉求逐渐高涨的情形下,以硬法为主导的国家统治型管理模式已越来越表现出不足。而以软法为主要标志的治理型模式以其协商性和灵活性彰显出越来越大的优越性。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软法还未引起法学研究者的足够重视,法学界对软法的探究也还处在初级阶段。因此,本课题将以软法为研究对象,结合中国现代法治的现状,综合运用历史分析法、博弈论法、系统分析法以及社会学分析法来完成写作。首先,界定软法的概念并区别认识软法,力图对软法有一个总体的概括和认识。其次,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来追溯软法的形成,力图进一步把握软法的来龙去脉,加之分析软法的社会价值、政治价值、经济价值以及文化价值,以求引起人们对软法的重视,尤其是法学研究者的关注。再次,将软法置于中国现代法治建设的熔炉中,比较、博弈软法与硬法(国家制定法),以期进一步明确软法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使软法扬长避短。最后,通过研究软法、分析软法,力图完善法律,促进法制,启示法治。
在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文化大国,试图想通过单一的方式调节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是不切实际的,想完全依靠硬法来包罗万象,运筹帷幄也是不可能的。通过研究软法,我们更加清楚法治不是单纯的法制,更不能局限于硬法之治。有很多社会规范是植根于社会生活中,经过反复试用,并且已经被社会共同体所认可和接纳。因此,这些规范有着一定的权威性、稳定性以及延续性。所以说,要实现法律的实效,不可仅仅依靠国家制定法(硬法)的强制力,还需要依赖国家之外共同体的认同力。只有吸纳、转化社会中的规则为合法、成文的国家法,才可以创制出适合中国本土国情、蕴含中国本土精神的法律。这样的法律才可以更好地体现法律与人、法律与自然的和谐,才可以实现惩罚与教育之间的互动,才可以保障法律与社会的稳定。因此,在中国现代法治建设过程中研究软法有着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