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大学威海校区672中国美术史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太平天国壁画
【答案】太平天国时壁画盛行。壁圈多承载宣传教化、粉饰太平和为太平天国歌功颂德的政教功能。据记载,太平军每攻下一城一县,都在墙、门、梁、枯上作画。多为反映当时军事斗争的题材。此外,还有很多富有装饰意味、喜庆吉祥的花鸟和山水等。
2. 缂丝
【答案】缂丝是丝织工艺的一种。它是用绕以不同色丝的各种小梭,根据花纹要求分块进行缀织,其纬丝不横贯全幅,因而俗称“通经断纬”。缂丝的色彩可以自由变化,丰富多彩; 由于是断纬单织,所以织幅很薄,并且具有双面效果; 又因为纬丝起头处不相连接,花纹轮廓产生空断,如同镂刻一样,故又称刻丝。缂丝在宋代的发展最大。
3. 黄庭坚
【答案】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知名诗人,江西诗派开山祖师。书法亦能树格,为宋四家之一。他写诗提倡以学问为诗,学习杜诗、韩文的“无一字无来处”,提倡以故为新,变俗为雅,有“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之说,工于炼字和用典,造语好奇尚硬,力求出人意表。创制拗句和拗律,讲究语意老重和规模宏远,笔势奇纵,风格生新瘦硬。著有《山谷词》。
4. 瘦金体
【答案】又名“瘦金书”,是由北宋徽宗赵佶所创的书法风格。瘦金体运笔飘忽快捷,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转折处可明显见到藏锋,露锋等运转提顿痕迹,是一种风格相当独特的字体。“瘦金体”体现出“天骨遒美,逸趣霭然”的时代审美趣味,又具有强烈的“如屈铁断金”的个性色彩。代表作为宋徽宗赵佶的《楷书千字文》、《秾芳诗》。其中《秾芳诗》为大字,用笔畅快淋漓,锋芒毕露,富有傲骨之气,如同断金割玉一般,别有一种韵味,堪称瘦金书的杰作。
5. 舞蹈彩陶盆
【答案】彩陶舞蹈纹盆是1973年,青海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在犬通县上孙家寨遗址甲区发掘第20号汉墓时发现的。舞蹈画面简洁,线条明快,笔法酣畅。透过静止的画面,仍能让今人感受到远古的舞蹈艺术家击节踏歌、肢体扭动时强烈的节奏感的特点。彩陶盆的外壁用三道线装饰,它模拟着三道绳圈将陶盆紧紧地捆扎着。这是一件杰出的优秀彩陶工艺品,表达了欢乐的主题,集中反映了五六千年前人们的智慧和生活情趣。彩陶盆的设计制作,体现了当时制陶工艺的熟练和审美思想的进步。彩陶工艺家表现的意境,富有诗情画意。
6. 四宁四毋
【答案】四宁四毋是明清之际的著名书法家傅山提出的一个理论:“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傅山书学的核心主张是重视人格、崇尚古朴、追求天然等审美追求,因此,这“四宁四毋”原则不仅是其发自内心的个性要求,更是针对当时书坛盛行的矫揉造作的帖学书风,特别是对赵、董书风的流行而提出反对和批判。他提出的“拙、丑、支离、直率”是他从古籀、篆、隶碑刻中总结提炼出来的特点,而“巧媚、轻滑、安排”则是帖学书派的弊病所在。傅山欲以篆、隶碑刻的“拙、丑、支、离、直率”去矫正帖学末流的“巧、媚、轻、滑、安排”。
二、简答题
7. 简述林风眠的美术教育观。
【答案】林风眠,原名林风鸣,出生于广东省梅县,是20世纪中国现代美术的先行者,也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开拓者之一。他的美术教育观可以概括为“艺为救国”和“中西融合”。
(1)“艺为救国”
①林风眠是深受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影响,积极倡导新艺术运动与推行“艺为救国”的美育思想。他作为实践中西文化融合具有革新开拓精神的先驱,提倡调和中西艺术,兼收并蓄,并终身实践,创造出富有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的、高度个性化的抒情画风。
②他确信艺术是人生所有苦难的调剂品,要创造有生命力的新的艺术品来拯救国人,要以美育去引导国人恢复正常的人性。他认为一些玩政治、战争等一切罪恶之源,都是“感情的失衡”,并深信调剂感情的唯一利器是艺术。
(2)“中西融合”
①林风眠在固有的传统文化基础上,将西方的审美观同中国的审美观结合在一起,融合中西绘画各自的长处,创造出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他吸收了西方印象主义以后的现代绘画的营养,与中国传统水墨和境界相结合,并融入了个人的人生经历,是已经接近了“东西方和谐和精神融合的理想”的画家。
②在艺术创作中,林风眠的人物画多以“中”为主,着重墨线上的变化; 山水画则以“西”为主,着重透视或明暗变化。他成功地将陶瓷等民间工艺的艺术表现融入到绘画中,简洁有力的线性表现,大笔铺陈的水墨渲染,都成为他常用的画法。
③在教学方法上,林风眠反对模仿和临摹古人的传统,而是采取“启发式”教学,告诉学生艺术道路应该怎样,过去的大画家是怎么样的,艺术的历史是怎样发展过来的,无论是古典还是现代,写实还是抽象,西方的还是中国的,我们要掌握他的精神,理解其本质,不要追求表面的东西。
8. 简述“吴门四家”及其主要艺术成就。
【答案】“吴门四家”是指中国圆史上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四位明代圆家。四人中沈周、文徵明都擅长圈山水; 唐寅山水、人物都很擅长,他以南宋院体为法; 仇英以人工笔人物、青绿山
水见称。其主要艺术成就包括:
(1)吴门派兴于沈周,成于文徵明,是吴门派文人画的最突出的代表。唐寅和仇英代表了融合院体与文人画风的另外两种类型,体现了滥筋于此时的文人画家职业化与职业画家文人化。
(2)他们以山水见长,山水画中以水墨以及水墨淡着色的作品更引人注意,并且有粗细两种面目。多描写江南风光或文人园林,凭借诗、书、画三位一体抒写情怀。
(3)吴门派画家大多属于诗、书、画三绝的文人名士,他们淡于仕进,优游林下,以诗文书画自娱。
(4)他们继承尚意趣,精笔墨,饶“士气”的元人绘画传统,致力于宁静典雅,蕴藉风流的艺术风格,体现自得其乐的精神生活,是他们山水花鸟画的普遍特点。
9. 谈谈海派的艺术特色。
【答案】海派即上海画派,指清末民初在上海兴起,以赵之谦、任颐、吴昌硕等为代表的绘画流派。海派把诗、书、画、印一体的文人画传统与民间美术传统结合起来,将明清大写意水墨画技艺、金石艺术中刚健雄强的审美特色、强烈鲜艳的色彩融会贯通,描写民间喜闻乐见的题材,形成雅俗共赏的新风貌。
10.《洛神赋图》是何人所作? 有何特点? 简述之。
【答案】《洛神赋图》是东晋画家顾恺之根据曹植著名的《洛神赋》而作的绘画珍品,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此画卷无论从内容、艺术结构、人物造型、环境描绘和笔墨表现的形式来看,都堪称中国古典绘画中的瑰宝。其特点表现在:
(1)绘画以故事的发展为线索,分段将人物故事的情节置于自然山川的环境中展开画卷。全画用笔细劲古朴,恰如“春蚕吐丝”,后人称这种技法为“高古游丝描”。
(2)人物安排方面,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画家以形为基础,通过形来传神。画中人物秀骨清相,似觉生动,令人凛凛,若对神明。其中人物的头部描绘得最为细致,而头部中的眼睛刻画更是传神。从而反应出人物的内心情感和性格神气。
(3)山川景物描绘上,以装饰性手法处理,一方面使画面连成一体,同时使主体人物更加突出,而且表现出似真似幻、神人交融的幻境,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诗意气氛。
11.中国青花瓷的起源与发展。
【答案】青花是呈白地蓝花效果的釉下彩绘瓷,运用氧化钴料作呈色剂在坯体上绘画装饰图案,再罩以透明釉入窑高温烧成。釉下彩绘和运用钻料,是它的两个基本工艺要素。青花瓷器的烧制成功,是中国制瓷史上划时代的事件。
关于青花的起源,有人认为是与宋代,因为迄今所见最早的青花瓷是在对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的金沙塔基进行发掘时发现的青花瓷片。但其它所见实物不多,因此青花开始流行可能是在元代中期以后,总之,元代后期青花瓷已达到成熟阶段。绘花用毛笔作画,随心所欲,取材较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