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631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之生物化学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snRNA 。
【答案】snRNA 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也存在于细胞质中,占细胞RNA 总量
子大小为58〜300bp , 称小分子RNA 。其中
同结构的U-RNA 称
为分端有帽子结构、分子内含U 较多的称U-RNA ,不-端无帽子结构的按沉降系数和电泳迁移率排序,
如
snRNA 多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等。以核糖核蛋白质(RNP )形式存在。
在hnRNA 及tRNA 的加工中有重要作用,其他snRNA 的控制细胞分化、协助细胞内物质运输、构成染色质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
2. 酶的辅助因子。
【答案】酶的辅助因子构成全酶的一个组分,主要包括金属离子及水分子有机化合物,主要作用是在酶促反应中运输转移电子、原子或某些功能基的作用。
3. 多聚核糖体(polysome )。
【答案】多聚核糖体是指合成蛋白质时,多个甚至几十个核糖体串联附着在一条mRNA 分子上,形成的似念珠状结构。在一个mRNA 分子上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形成的结构,形成多聚核糖体可以提高翻译的效率。
4. CDP-胆碱和CDP-乙醇胺。
【答案】CDP-胆碱即胞嘧啶核苷二磷酸胆碱,它和CDP-乙醇胺是磷脂合成中的重要活化中间体,是胆碱(或乙醇胺)与ATP 在激酶的作用下生成磷酸胆碱(或磷酸乙醇胺),再在转移酶的作用下与CTP 反应生成的。作为胆碱或乙醇胺的供体再与二酰甘油作用生成磷脂酰胆碱(卵磷脂)和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
5. 螺旋。 【答案】螺旋是蛋白质中最常见的一种二级结构,肽链主链骨架围绕中心轴盘绕成螺旋状。
在螺旋结构中,每3.6个氨基酸残基螺旋上升一圈,每圈的高度为0.54nm 。每个氨基酸残基沿轴上升0.15nm ,沿轴旋转100°。在同一肽链内相邻的螺圈之间形成氢键,氢键的取向几乎与中心轴平行,氢键是由第n 个氨基酸残基的CO 基的氧与第
的。螺旋的稳定性靠氢键来维持。
个氨基酸残基的NH 基的氢之间形成
6. 发卡结构。
【答案】发卡结构是指单链RNA 分子在分子内部形成部分双螺旋的结构,这种部分双螺旋的结构类似于发卡。
7. 蛋白质 1C 向输送(protein targeting )。
【答案】蛋白质合成后经过复杂机制,定向输送到最终发挥生物功能的目标地点的过程。
8. 一碳基团。
【答案】一碳基团是指在代谢过程中,某些化合物可以分解产生的具有一个碳原子的基团。在一碳基团转移过程中起辅酶作用的是四氢叶酸。许多氨基酸的代谢过程与一碳基团的代谢有关,嘌呤与胸腺嘧啶的生物合成也与其密切相关。
9. 信使核糖核酸_
的顺序。
10.硝酸还原作用。
【答案】硝酸还原作用是指硝酸态氮在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催化下还原为氨的过程。 【答案】信使核糖核酸是一类用作蛋白质合成模板的RNA ,它决定着一个蛋白质氨基酸排列
二、填空题
11.对同一种酶来说,酶的比活力越_____,_____越高。
【答案】高;纯度
12.呼吸链氢或电子从_____氧化还原电位的载体依次向_____氧化还原电位的载体传递。
【答案】低;高
13.维持DNA 双螺旋结构的作用力主要有三种:一是互补碱基对之间的_____,二是_____,三是磷酸残基上的负电荷与介质中的阳离子之间形成的_____。
【答案】氢键;碱基堆积力;离子键。
【解析】维持DNA 双螺旋结构的作用力主要有三种:碱基堆积力(主要因素)形成疏水环境;二是互补碱基对之间的氢键,三是磷酸残基上的负电荷与介质中的阳离子之间形成的离子键。此外疏水作用力也可使碱基免 受水溶性活性小分子的攻击。
14.在一个的复制叉中,一条链是连续合成的,称为_____链;另一条链的合成是不连续的,称为_____链。
【答案】前导;随从
15.在下列空格中填入合适的氨基酸名称。
(1)_____是带芳香族侧链的极性氨基酸。
(2)_____和_____是带芳香族侧链的非极性氨基酸。
(3)_____是含硫的极性氨基酸。
(4)_____或_____是相对分子质量小且不含硫的氨基酸,在一个肽链折叠的蛋白质中它能形成内部氢键。
(5)在一些酶的活性中心中起作用并含羟基的极性较小的氨基酸是_____。
【答案】(1)酿氨酸;(2)色氨酸苯丙氨酸;(3)半胱氨酸;(4)丝氨酸苏氨酸;(5)丝氨酸
16.DNA 拓扑异构酶II 可以改变DNA 的拓扑学特性,该酶每催化一次,可以使双链产生_____超螺旋。
【答案】负
17.DNA —级结构测定方法主要有Sanger 建立的_____和Maxam-Gilbert 的_____。Sanger 法使用了一种特殊底物,称_____。
【答案】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化学降解法;双脱氧核苷三磷酸
18.酶反应的非竞争性抑制剂与竞争性抑制剂相比,具有三个完全不同的特点,它们是: _____、_____、_____。
【答案】抑制剂的结构与底物不同;抑制与底物结合在酶的不同部位;抑制作用不能通过高底物的浓度,加以消除
【解析】竞争性抑制剂在结构上与底物相似,常常能和酶的活性中心结合,从而影响底物与酶的正常结合。一般来说,它的抑制作用取决于底物及抑制剂的相对浓度,这种抑制作用可以通过増加底物浓度而消除。非竞争 性抑制剂在结构上与底物无共同之处,它是通过与酶活性部位以外的基团相结合来抑制酶促反应的。由于这种抑 制剂它是与底物和酶同时结合的,且形成的三元复合物ESI 不能进一步分解,所以这种抑制作用不能用增加底物 浓度来解除抑制。
19.位于糖酵解、糖异生、磷酸戊糖途径、糖原合成和糖原分解等途径交汇点的化合物是_____。
【答案】6-磷酸葡萄糖
20.循环中有二次脱羧反应,分别是由_____和_____催化。脱去的
酮戊二酸脱氢酶; 中的C 原子分别来自于草酰乙酸中的_____和_____。 【答案】异柠檬酸脱氢酶
;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