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法律与公共事务学部)政治学原理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民族的含义

【答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一般来说,在民族的形成过程中,共同地域作为生存空间和自然环境,是民族其他特征得以形成的前提条件。共同经济生活是形成民族的物质基础。正是在这一基础之上,才会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心理素质,也才会维系共同生活与生存空间。共同语言对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两者反过来又会促进共同地域的巩固和共同经济的发展,并突出地显示民族共同体的稳定性。

2. 二元君主政体与议会君主政体

【答案】二元君主制是指君主仍然拥有较大的实际权力的立宪君主政体,尤其是君主通过掌握内阁的仟命权而控制着国家的行政权,因此内阁向君主负责,与掌握立法权的议会构成两个权力中心,故称为二元君主制。对议会通过的法律,君主一般有否决权。在有的情况下,君主还可以任命和指派部分议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议会。在有的国家,宪法甚至是君主“钦定”的。不过,君主的权力毕竟由宪法做了规定并受到议会的某种程度的制约,君主制定法律尤其是做出重大决定时一般不能撇开议会。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程度不同,两个权力中心的地位也有较大差别。现代实行这种政体的主要是西亚的少数几个国家,但它曾经是许多早期资产阶级国家采用过的政权组织形式。1814-1830年波旁复辟王朝时期的法国,较近的1871--1918年德意志帝国、从明治维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的日本,都是二元君主制的典型,德国皇帝和日本天皇实际上是真正的权力中心,而宪法的作用不大,议会的权力较小。18世纪的大部分时期,英国的政体可以说仍然是二元君主制,虽然已经确立了议会的主权,但国王依然保留了许多重要权力。

议会君主制是当代资产阶级国家的主要政权组织形式之一。议会君主制的主要特点有:

①责任内阁政府不再向君主负责而是向议会负责,奉行“议会至上”原则;

②议会不仅是最高立法机关,而且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由议会选举产生的政府首脑组织政府,议会是真正的国家权力中心;

③议会拥有倒阁权,政府如果失去议会信任,要么集体辞职,要么请求君主解散议会。议会君主制虽然保留了世袭的君主,但君主的职能仅限于象征国家的统一和代表国家主权而没有实际权力。英国在1832年议会改革后巩固了议会的地位和权力,成为议会君主制政体的典型。在当代,西欧、北欧的一些国家以及日本,实行的也都是议会君主制政体。

3. 政治改革

【答案】政治改革是指政治关系的调整和完善,也即是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关系中共同利益的要求、利益矛盾状况,根据社会成员对于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旨在改进政治体系、调节政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其政治统治的政治过程。政治改革的特点有:

①政治改革以政治领导层为主体;

②政治改革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政治变革;

③政治改革是一个渐进而缓慢的过程;

④政治改革以和平的方式进行;

⑤政治改革以维护和巩固现有统治为目的;

⑥政治改革以不破坏既有政治统治的根本基础和原则为限度;

⑦政治改革以经济改革为先导。

4. 分权制衡原则

【答案】分权制衡原则是资本主义国家机构的设置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有两层基本内容:

①按不同的功能把政治权力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最早提出分权学说的资产阶级政治学家洛克把权力划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联盟权,后来的法国启蒙思想家盂德斯坞把权力划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权。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进一步把政治权力划分为立法、行政、司法、监察和考试权。

②不同功能的权力之间形成相互制约关系。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就提出过权力制约的思想,后来孟德斯鸡进一步提出了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的资本主义民主原则。最早正式采用三权制衡原则的是在美国独立战争后制定的宪法中。

分权制衡原则在国家机构设置上的贯彻,常常体现为按不同的功能权力设置不同的权力机关,如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司法机构等,同时这些机构之间具有相互监督、相互否决的权力,从而形成相互制约。

5. 政党

【答案】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特定阶级政治力量中的领导力量,是由各阶级的政治中坚分子为了夺取或巩固国家政治权力而组成的政治组织。政党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①政党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特殊的政治历史现象,政党是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②政党由阶级、阶层或某些重要的社会集团中最积极、最活跃的一部分人所组成。

③政党是有组织、有纪律的组织。政党要发挥集团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的作用,就必须建立自己的组织体系,通过组织系统将本党的力量集中起来,共同行动,以实现本党的奋斗目标。④政党有自己的政治纲领。政治纲领即政见,它规定了政党的基本政治目标,拥有政治纲领,是政党区别于其他社会团体的重要标志之一。

⑤政党与政权密不可分。掌握政权是政党的主要目标。这是政党区别于任何其他社会组织的又一个显著特征。政党上述五个方面的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不同政治制度下的政党虽然具有不同的侧重和表现形式,但都具备这些基本的特征。正是这些特征构成了政党与其他社会政治组织的根本区别。

6. 半总统制

【答案】半总统制是指一种既有总统制某些特点、又有议会制某些特点的政体,半总统制的典型是法国。1958年,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发展,法国在戴高乐的主导下建立了一种比较特别的新的政体,其特点是提高了总统的地位,强化了总统的权力,使之成为掌握实权的选任国家元首。总统主持内阁会议决定政府的政策纲领,但不直接管理政府工作,总统有权任免一名总理并由总理领导政府的口常活动。但总理和政府又须向国民议会负责,国民议会如果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政府就得向总统提出辞职。此外,德国历史上的魏玛共和国也属于半总统制政体。

二、简答题

7. 国家机构的基本构成。

【答案】国家机构是国家机关体系的总和,包括全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在现实上,它是现实国家权力,执行国家职能,进行日常活动的组织体系。国家机构承担着实现国家权力、执行国家职能、进行日常国家管理的繁重仟务。由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这些主要国家机关构成的统一整体国家机构。无论何种性质的国家,无论国家机构多么简单还是多么复杂,国家机构的上述三种职能即制定法律、执行法律、依法裁决都是存在的。同时,由于对内对外行使国家权力的需要,任何国家都要有某个机关作为国家的最高代表,这就是国家元首。国家元首和立法、行政、司法三个机关共同构成了国家机构的要素。其构成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元首

任何国家都要设置一定的机关来代表国家,这就是国家元首。其功能就是充当一个国家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和国家权力的象征。国家元首象征着国家的统一,体现最高国家权力,象征国家主权,并行使元首的各种职权。因此,在形式上和礼仪上,国家元首在国家机关体系中处于最高地位,根据国际惯例在国家之问的交往中享有最高规格的礼遇。

(2)立法机关

立法机关是行使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即有权审议、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的国家机关。立法机关所制定的法律是一种具有强制性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法律规范不同于一般的社会规范。虽然不同的法律在法律效力、表现形式、适用范围、实施方式等方面有所不同,但都是一种具有国家的强制性和约束力的特殊规范文件。一个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3)行政机关

“行政”,包含有“执行”和“管理”两方面的含义,在国家机构的分工体系中,执行是指执行立法机关所制定的法律和决定,管理则是管理国家内政、外交、军事等方面的事务。所谓行政机关就是负责拟定和执行法律、制定和执行国家政策、管理国家的内外事务的机关。最高国家行政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