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四川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615心理学基础(学校自命题)之普通心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气质

【答案】气质是指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说的脾气、秉性。人的气质是先天形成的,决定一个人的成就。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就是我们平时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制约。气质本身无好坏之分,气质也不能

2. 动机

【答案】动机是指激发和维持有机体的行动,并使该行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驱力。美国心理学家武德沃斯被认为动机是决定行为的内在动力。具有三方面功能:激发功能,激发个体产生某种行为; 指向功能,使个体的行为指向一定的目标; 维持和调节功能,使个体的行为维持一定的时间,并调行为的强度和方向。

3. 根源特质

【答案】根源特质是卡特尔人格理论术语。指那些相互联系而以相同原因为其基础的决定个体行为的内部特质,是人格结构最重要的部分。对人格测验加以因素分析可获得表面特质,进一步分析表面特质可获得根源特质。准确识别控制行为的根源特质能较好地预测个体行为。 4. 自我效能感

【答案】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在特定情境中是否有能力胜任该任务的预期。班杜拉在他的动机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和先行因素的影响。他进一步把预期分为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效能预期是指自己是否具有引发某一结果的能力的信念。自我效能感本质上就是效能预期,表现为个体对自己能力的自信程度。自我效能感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

的坚持性,影响人们在困难而前的态度,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 影响活动的情绪。

二、单选题

5. 费希纳定律是在韦伯定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前提假设是( )

A. 韦伯分数是一个常数

B. 每个最小可觉差主观相等

C. 仅在中等刺激强度范围内有效

D. 不同感觉系统韦伯分数差异很大

【答案】B

【解析】费希纳定律是表明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定律,是由韦伯定律发展而来,其前提假设是所有最小可觉差均相等。

6. 当看到雄伟壮观的国家体育场“鸟巢”时,你的大脑皮层接收的是( )

A 眼睛传来的光波

B. 感觉通道里传来的神经冲动

C “鸟巢”的形象

D. 感觉通道里传来的电磁波

【答案】B

【解析】大脑皮层不是接受外界直接作用的物理刺激,而是接受各种感觉通道里传来的神经冲动。

7. 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是( )。

A. 斯金纳

B. 铁钦纳

C. 巴甫洛夫

D. 谢切洛夫

【答案】A

【解析】斯金纳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 巴甫洛夫提出了经典条件反射。

8. 下列关于

A. 分布的表述,正确的是( )。 取值永远不会大于0。

分布趋于正偏态

分布 B. 其均值等于其自由度 C. 随着自由度的增大,

【答案】B 【解析】分布其均值等于其自由度。

9. 下列现象中最适合采用经典条件作用原理的是( )。

A. 狗学会“蹲坐”以获得食物奖励

B. 正在学习有关记忆的心理学大学生

C. 一位担心会失去工作的管理人员

D. 去过医院打针的小孩开始害怕医生

【答案】A

【解析】20世纪初,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研究了狗的心理性唾液分泌现象,并很快建立了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指示狗“蹲坐”的铃声或信号是条件刺激,食物为非条件刺激,狗所做的“蹲坐”为条件反射。 D. 多个标准正态分布变量的线性组合所得的新变量符合

10.关于遗忘的( )考虑到了个体的需要、欲望、动机、情绪在记忆中的作用。

A. 衰退说

B. 干扰说

C. 压抑说

D. 提取失败说

【答案】C

【解析】压抑理论认为,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这种压抑被解除了,记忆也就能恢复。这种现象首先是由弗洛伊德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的。它考虑到个体的需要、欲望、动机、情绪等在记忆中的作用.

11.当样本容量一定时,置信区间的宽度( )。

A. 随着显著性水平a 的增大而增大

B. 随着显著性水平a 的增大而减小

C 与显著性水平a 的大小无关

D. 与显著性水平a 的平方根成正比

【答案】B

【解析】当样本容量一定,其他因素不变,显著性水平越低,置信区间宽度越长。而置信度越高,置信区间会变小。因为置信度增高,能够落入这个高置信度的区间范围的可能性会变小,即区间更加精确了。

12.关于气质的说法以下哪种正确( )

A. 可用于评估智商

B. 可用于评估情商

C. 具有择业价值

D. 有优劣之分

【答案】C

【解析】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成就,任何气质的人只要经过自己的努力都能在不同实践领域中取得成就,也可能成为平庸无为的人。不同气质类型的人适合不同的职业,所以气质类型具有择业价值。

13.1964年,特瑞斯曼提出了解释注意选择功能的( )。

A. 过滤器理论

B 衰减理论

C. 认知资源理论

D. 双加工理论

【答案】B

【解析】基于日常生活观察和实验研究的结果,Treisman , 1964年提出了注意的衰减理论。衰减理论主张,当信息通过过滤装置时,不被注意或非追随的信息只是在强度上减弱了,而不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