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首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与教育学院620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普通心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高原期

【答案】高原期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的一定阶段,此阶段,产生学习效率降低,学习进步的速度减慢甚至停滞的现象。高原期是练习成绩一时性的停顿现象,它与生理的极限和工作效率的绝对顶点是不同的,并不是所有的技能学习中都必然存在。人类在任何学习中,都会产生程度不同的“高原期”。产生原因主要有:心理障碍、方法障碍、知识障碍、思维障碍等,研究发现,旧的技能结构的限制可能是引起高原期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2. 陈述性记忆

【答案】陈述性记忆是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它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而一次性获得。它的提取往往需要意识的参与,如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各种课本知识和日常的生活常识都属于这类记忆。

3. 神经元

【答案】神经元亦称“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指具有细长突起的细胞,分为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细胞体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通过细胞突起,与其他神经元或效应器官相接触。神经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递信息。神经元之间通过接受和传递神经冲动来进行交往,这种传递包括电传导和化学传导。

4. 自陈测验

【答案】自陈测验是指由受评者自己填写,受评者对照量表和各项目陈述选择符合自己情况的答案并作出程度判断的测验。自陈测验实施方便,可作团体测评,但要求受评者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简答题

5. 什么是短时记忆的特点?

【答案】短时记忆的特点主要包括:

(1)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2分钟。

(2)一般包括两个成分:一个成分是直接记忆,即输入的信总没有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它的容量相当有限,大约为个单位。

(3)编码方式以言语听觉形式为主,也存在视觉和语义的编码。

(4)通过复述可以转化为长时记忆。

6. 为什么人能够抗拒干扰集中注意做一件事情,而有时候还能同时做几件事情。人与人的注意差异有哪些?

【答案】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和集中性是注意的基本特性。同时人与人在注意能力方而又有许多差异,心理学上称之为注意品质,主要包含以下方面:

(1)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广度又叫做注意的范围,是指人在同一时间内所能清楚地把握的对象的数量。

影响注意的广度因素主要有:①对象的特点; ②知觉者的知识经验; ③知觉者的活动任务。 (2)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在一定时间内相对稳定地保持在注意对象上。这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征。它可以用一定时间内工作效率的变化来表示。注意的起伏现象使在相对稳定的注意中也是存在的。稳定性的相反特征是分散和分心。

注意的稳定性也受许多条件的影响,包括刺激物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刺激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确定性、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的多样化、对活动结果的了解、个体本身的身体状态与情绪态度等。

(3)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或活动上。注意分配是实际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对注意进行分配是有条件的。它要求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或自动化程度,起码在几种活动中只能有一种是不熟悉的。此外,注意分配与刺激的性质也有关。

(4)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转移是指当环境或任务发生变化时,注意从一个对象或活动转到另一对象或活动上。 注意转移的质量与速度依赖于前后活动的性质和人对前后活动的态度。如果人们觉得后面的活动有趣,便很容易转移,反之则困难。

根据以上那个解释可知,题目中“人能够抗拒干扰集中注意做一件事情”可以由注意的稳定性来解释; “有时候还能同时做几件事情”可以由注意的分配来解释。

7. 请举例说明感觉和知觉之间的关系。

【答案】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则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感觉和知觉是紧密联系而又相互区别的心理过程。

(1)感觉和知觉的联系

它们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产生的。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对某个物体感觉到的个别属性越丰富、越精确,对该事物的知觉也就越完整、越正确。

比如,我们在判断一个物体是“红旗”时,我们的感觉加工的是关于“红色”、“长方形”

等与“红旗”有关的各种个别属性,而我们的知觉就是整合感觉加工的有关“红旗”的个别属性,然后根据己有的知识经验判断其是“红旗”。

(2)感觉和知觉的区别

感觉和知觉虽有密切联系,但又是两个本质不同的概念。

①感觉和知觉是两种不同的心理过程。感觉的产生与感觉器官的生理活动过程以及客观刺激的物理特性有密切关系,相同的客观刺激会引起相同的感觉。而知觉的产生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物体的各种属性加以综合和解释的心理活动过程,有人的主观因素的参与。

②由感觉到知觉,其间要经历一个主观选择的过程,即个体依赖于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有选择的对感觉加工的各种属性进行整合,形成对事物的一个整体印象。个体整合感觉信息的过程受其当时的兴趣、需要、动机和情绪的影响。同时,人的态度和需要也会使知觉具有一定的倾向性。

③从感觉和知觉的生理机制来看,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而知觉则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知觉并不是感觉信息的简单相加。比如,我们看到一个正方形,它的成分是四条直线。但是,把对四条直线的感觉相加在一起,并不等于知觉到一个正方形。我们日常看到的不是个别的光点、色调或线段,也不是一大堆杂乱无章的刺激特性,而是由这些特性组成的有结构的整体,如房屋、树木、花草、人物等。

8. 简述统计假设检验中两类错误的定义及其关系。

【答案】(1)统计检验中两类错误即错误和错误。 ①错误是指当零假设成立时,拒绝零假设犯的“弃真”错误,也叫I 型错误; ②错误是指当零假设不成立时,未拒绝零假设所犯的“取伪”错误,也叫II 型错误。

(2)错误和错误相互之间的关系 ①+不一定等于1. 因为与是在两个前提下的概率。是拒绝H 。时犯错误的概率(这时前提是“H 。为真”); 是接受H 。时犯错误的概率(这时“H 。为假”是前提),所以+不一定等于10

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与不可能同时减小或增大。

③统计检验力。1-反映着正确辨认真实差异的能力。统计学中称(1-)为统计检验力。假如真实差异很小时,某个检验仍能以较大的把握接受它,就说这个检验的统计检验力比较大。 9. 简述感觉对人类的生活与工作有什么意义。

【答案】感觉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具有直接性特点。感觉虽然很简单,但却很重要,它在人的生活和工作中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急。通过感觉,人们能够了解事物的各种属性,认识自己机体的各种状态,因而有可能实现自我调节。没有感觉提供的信息,人就不可能根据自己机体的状态来调节自己的行为。

(2)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人要正常的生活,必须和环境保持平衡,其中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