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845环境化学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大气稳定度

【答案】大气稳定度是指气层的稳定程度,或者说大气中某一高度上的气块在垂直方向上相对稳定的程度。气块在大气中的稳定度与大气垂直递减率

表明大气是稳定的;大气是不稳定的;和干绝热垂直递减率大气处于平衡状态。有关,若

2. 生物放大

【答案】生物放大是指同一食物链上的高营养级生物,通过吞噬低营养级生物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随营养级数提高而增大的现象。生物放大的程度也用生物浓缩系数表示。生物放大的结果,可使食物链上高营养级生物体内这种元素或物质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的浓度。

3. 土壤胶体的双电层

【答案】土壤胶体的双电层是指土壤胶体微粒内部的微粒核带负电荷,形成一个负离子层,其外部由于电性吸引,形成一个正离子层,这两层的合称。任何两个不同的物相接触都会在两相间产生电势,这是因电荷分离引起的。两相各有过剩的电荷,电量相等,正负号相反,相与吸引,形成双电层。

4. 湿沉降与干沉降

【答案】湿沉降是指通过降水,如雨、雪、雾、冰雹等将大气中的酸性物质迁移到地面的过程,最常见的就是酸雨。湿沉降是去除大气颗粒物和痕量气态污染物的有效方法。

干沉降是指在不降雨的H 子,从空中降下来的灰尘所带的一些酸性物质。一般通过湿沉降过程去除大气中颗粒物的量约占总量的而干沉降只有

二、简答题

5. 以铅为例分析重金属在水环境中迀移转化途径。【答案】铅在水环境中迁移转化途径如下:

(1)含铅的稀释、扩散;

(2)水体中胶体物质对重金属的吸附作用,主要包括无机胶体和有机胶体;

(3)氧化一还原转化;

(4)溶解和沉淀反应;

(5)配合反应,包括无机配体和有机配体;

(6)生物甲基化作用;

(7)生物富集作用。

6. 2005年11月13日位于吉林省吉林市的中石油吉化公司双苯厂爆炸后造成松花江水体污染。为了确保哈尔滨市生产、生活用水安全,哈尔滨市政府决定于2005年11月23日零时起,关闭松花江哈尔滨段取水口,停止向市区供水,(该取水口位于爆炸现场下游)。11月24日国家环保总局宣布该水体污染物主要为苯、苯胺和硝基苯,并确定为重大环境污染事件。试应用环境化学原理分析该现象。【答案】(1)有机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有机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主要取决于有机污染物本身的性质以及水体的环境条件。水中有机污染物一般通过吸附作用、挥发作用、水解作用、光解作用、生物降解作用等过程进行迁移转化。

(2)苯的危害

长期接触苯会对血液造成极大伤害,引起慢性中毒。引起神经衰弱综合症。苯可以损害骨髓,使红血球、白细胞、血小板数量减少,并使染色体畸变,从而导致白血病,甚至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苯可以导致大量出血,从而抑制免疫系统的功用,使疾病有机可乘。有研究报告指出,苯在体内的潜伏期可长达12〜15年。妇女吸入过量苯后,会导致月经不调达数月,卵巢会缩小。对胎儿发育和对男性生殖力的影响尚未明了。孕期动物吸入苯后,会导致幼体的重量不足、骨骼延迟发育、骨髓损害。对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国际癌症研究中心OARC )己经确认为致癌物。

(3)苯胺的危害

苯胺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如果接触到苯胺. 可能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和

肝、肾及皮肤损害,眼睛可出现结膜角膜炎,皮肤接触可引起皮炎。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中毒性肝病。

(4)硝基苯的危害

硝基苯在水中具有极高的稳定性。由于其密度大于水,进入水体的硝基苯会沉入水底,长时

7. 简述环境污染物的三致作用。

【答案】环境污染物的三致作用分别为:

(1)致突变作用

致突变作用是指生物细胞内DNA 改变,引起的遗传特性突变的作用。具有致突变作用的污染物质称为致突变物。

(2)致癌作用

致癌作用是指导致人或动物得癌症的作用,其使体细胞的生长不受控制,能在动物和人体中引起致癌。

(3)致畸作用

致畸作用是指遗传因素、物理因素(如电离辐射)、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如某些病毒)、母体营养缺乏或内分泌障碍等引起的先天性畸形。先天性畸形或畸胎是指人或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所形成的形态结构异常。具有致畸作用的污染物质称为致畸物。

8. 写出大气平流层中臭氧层吸收太阳辖射紫外线的化学反应式及臭氧层被大气污染物破坏的催化反应式。

【答案】(1)臭氧层吸收太阳辐射紫外线的化学反应式

(2)臭氧层被大气污染物破坏的催化反应式

总反应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