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之社会工作概论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贫困? 试述我国的贫困现状。
【答案】(1)贫困的含义
贫困首先是一种经济现象,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它通常被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 ①1899年西勃海姆关于贫困的定义极具代表性“如果一个家庭的总收入不足以取得维持仅仅:
是物质生活所必备的需要,那么该家庭就是处于贫困状态。”因此绝对贫困又称生存贫困,是指收入难以维持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准的状况。
②相对贫困是指一个人或家庭的收入比社会平均收入水平少到一定程度时所维持的那种生活状况,它不是根据某一固定标准,而是根据低收入者与社会其他成员收入的差距来定义贫困。
(2)中国的贫困现状
①农村的贫困
a. 中国反贫困行动的对象不是贫困人口而是贫困地区,即贫困县,因此,农村贫困线的确定也是以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指标为依据的。
b. 中国贫困人口的标准是1986年由政府有关部门在对6.7万户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支出调查的基础上计算得出的。1986年以1985年农村人均纯收入206元为标准确定了331个国家级贫困县。到2003年当时人均纯收入206元的标准相当于637元,这是一个维持基本生存的最低费用标准,被称作温饱标准。
c. 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中国农村极端贫困人口迅速减少。目前这一部分贫困人口集中分布在自然条件最恶劣的地区,交通闭塞,人口素质低,因此缓解贫困及农村发展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②城市的贫困
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原有的宏观利益格局进一步变化,我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社会各阶层之问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这一过程中最明显的变化即一批城市新贫民的出现,使城市贫困问题日益严重。
从群体分布来看,城市贫困人口主要由以下七类人员组成:
a. 企业不景气而发不出工资或所发工资严重不足的职工及家庭人员;
b. 下岗、失业及待业人员;
c. 部分离退休职工;
d. 长期从事低收入工作的居民;
e. 社会救济及优抚对象;
f. 因物价上涨导致实际收入下降而低于贫困线的居民;
g. 流入城市的待业农民工。
2. 社会工作在反贫困领域面对的任务与挑战。
【答案】社会工作在反贫困领域面对的任务与挑战主要体现在:
(1)城市贫困与社会工作
①城市贫困问题在以下四个层面急需社会工作的介入:
a. 帮助贫困者解决生活困难,协调各方资源为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难题,如子女教育、病人照顾、家庭矛盾、职业介绍等。
b. 对贫困者进行生活与就业技能的训练,包括家庭预算、生活安排、协调家庭与人际关系、应对危机等基本的生活技能。
c. 帮助贫困者建立自信心与良好的心理状态。与贫困境遇相伴随的通常是贫困者心理上的焦虑不安、失落感和不满情绪,对前途感到心灰意懒、困顿渺茫,因此需要适时的开导、引导,帮其重塑生活的信心,建立积极进取的心理状态。
d. 开创非正规就业渠道,帮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者重建其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实现可持续生计。
②在方法上可采用个案辅导、团体技巧、社区资源调动、咨询、培训等多种介入方式,针对贫困者的问题状况,制定具体的工作策略。
③我国在社会福利制度改革中提出了社会福利社会办的思想。在当前社区建设的大背景下,城市扶贫可与社区建设相结合,实施投资取向的、以资产建设为本的扶贫项目,为贫困者创造经济参与的机会,在社区发展的同时实现贫困者个人福利的提升。
④在当前社区建设的大背景下,城市扶贫可与社区建设相结合,实施投资取向的、以资产建设为本的扶贫项目,为贫困者创造经济参与的机会,在社区发展的同时实现贫困者个人福利的提升。
(2)农村扶贫与社会工作
①以人为核心的新发展观
摆脱贫困必须是贫困者和政府的双向行为,这之中尤其需要贫困者自身的能动性和主动性,这就需要把人的发展,即穷人能力的建设作为重要的发展目标,以此,贫困地区的经济开发与全面发展才有基础。
②扶贫到户与穷人能力的建设
20世纪90年代初小额信贷的扶贫方式被引入我国,小额信贷扶贫突出了农户特别是妇女的参与性,在其组织运作的过程中涉及诸多社会工作专业的理念和技巧。它直接面对穷人,是进行穷人能力建设的极好的入手点。
③基层社区组织的建设
贫困地区自下而上的、主动能动的发展必须有一定的组织作为依托。社区发展十分强调组织的手法,贫困地区社区发展的入手点应是发展和强化社区组织的功能。此外,目前在发达地区己出现一种民间合作服务组织,其决策权掌握在农民自己手中,是农民自己解决在走向市场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的最好形式。
④加强民间组织在扶贫中的作用
国际经验表明,非政府组织在扶贫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我国一些非政府组织在农村扶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另外一此国内外民间组织运作的小额信贷项目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从长远来看,我国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无疑会促进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与壮大,政府部门自上而下与民间组织自下而上的扶贫相结合会极大地促进我国扶贫事业的发展。
3. 简述社会分层的定义及分层标准。
【答案】(1)社会分层的定义
社会分层是指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社会分层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着社会不平等。
(2)社会分层的标准:
①分层的标准;
a. 以外显地位为划分标准,主要是为了措述人日在社会垂直分层中的分布状况以及人们活动的时空范围。
b. 以潜在地位为标准,是为了了解人口内在素质的垂直分布状况以及对人们的影响。
确定分层标准首先要考虑到一定的社会条件和社会状况,并非任何可以对人们进行等级划分的因素都可以作为分层标准,只有那些对人们的心理和社会表现产生较大或持续影响的因素,才能作为分层标准,例如教育程度等。
②常用的社会分层标准有以下几种:
a. 收入
收入与人们的消费方式、生活习惯、安全感和积极性有着密切关系,收入差距对社会安定也有很大程度的影响。
b. 职业
职业地位是人们在现代社会中的主要社会地位,是个人进行社会活动的主要场所。
c. 教育程度
教育程度全面地、持续地影响人的一生; 对于整体社会的运行来说,教育程度分层结构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d. 权力
权力意味着一个人在群体和社会中向别人施加影响的能力,因而权力的大小往往会影响一个人的性格、态度和行动意向。
e. 此外,像家庭背景、居住区位等都可以作为分层的标准,可以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需要,选择适用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