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之社会工作概论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在弱势群体社会工作研究中,定性研究的难点有哪些?
【答案】定性研究在自然环境中,使用实地体验、开放型访谈、参与性与非参与性观察、文献分析、个案调查等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细致和长期的研究; 从当事人的视角理解他们行为的意义和他们对事物的看法,研究者本人是主要的研究工具,其个人背景以及和被研究者之间的关系对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影响比较大。所以在对弱势群体进行社会工作研究的时候,可能面临以下难点:
(1)研究者方面:
①研究者进入弱势群体生活的自然环境中进行研究时,因为研究者是作为外来者进入这个群体,所以研究者的身份可能比较容易被识破,从而影响研究的真实性。
②弱势群体生活方式可能与研究者本身原来的生活差别很大,研究者可能会出现不适应生活,甚至很难坚持或者难以理解被研究者的一些行为,也就会影响研究者细致深入的研究。
③本身弱势群体中可能面临很多的敏感问题,研究者可能存在很多的顾虑,从而影响研究的真实性和实用性。
(2)被研究者方面:
①弱势群体在参与研究的时候可能会存在说谎、故意夸大事实以博得同情或者关注的情况。 ②群体中可能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对群体进行定性研究,可能只能对于典型个案进行深入分析,不利于全面掌握和分析情况。
2. 社会工作在反贫困领域面对的任务与挑战。
【答案】社会工作在反贫困领域面对的任务与挑战主要体现在:
(1)城市贫困与社会工作
①城市贫困问题在以下四个层面急需社会工作的介入:
a. 帮助贫困者解决生活困难,协调各方资源为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难题,如子女教育、病人照顾、家庭矛盾、职业介绍等。
b. 对贫困者进行生活与就业技能的训练,包括家庭预算、生活安排、协调家庭与人际关系、应对危机等基本的生活技能。
c. 帮助贫困者建立自信心与良好的心理状态。与贫困境遇相伴随的通常是贫困者心理上的焦虑不安、失落感和不满情绪,对前途感到心灰意懒、困顿渺茫,因此需要适时的开导、引导,帮其重塑生活的信心,建立积极进取的心理状态。
d. 开创非正规就业渠道,帮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者重建其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实现可持续
生计。
②在方法上可采用个案辅导、团体技巧、社区资源调动、咨询、培训等多种介入方式,针对贫困者的问题状况,制定具体的工作策略。
③我国在社会福利制度改革中提出了社会福利社会办的思想。在当前社区建设的大背景下,城市扶贫可与社区建设相结合,实施投资取向的、以资产建设为本的扶贫项目,为贫困者创造经济参与的机会,在社区发展的同时实现贫困者个人福利的提升。
④在当前社区建设的大背景下,城市扶贫可与社区建设相结合,实施投资取向的、以资产建设为本的扶贫项目,为贫困者创造经济参与的机会,在社区发展的同时实现贫困者个人福利的提升。
(2)农村扶贫与社会工作
①以人为核心的新发展观
摆脱贫困必须是贫困者和政府的双向行为,这之中尤其需要贫困者自身的能动性和主动性,这就需要把人的发展,即穷人能力的建设作为重要的发展目标,以此,贫困地区的经济开发与全面发展才有基础。
②扶贫到户与穷人能力的建设
20世纪90年代初小额信贷的扶贫方式被引入我国,小额信贷扶贫突出了农户特别是妇女的参与性,在其组织运作的过程中涉及诸多社会工作专业的理念和技巧。它直接面对穷人,是进行穷人能力建设的极好的入手点。
③基层社区组织的建设
贫困地区自下而上的、主动能动的发展必须有一定的组织作为依托。社区发展十分强调组织的手法,贫困地区社区发展的入手点应是发展和强化社区组织的功能。此外,目前在发达地区己出现一种民间合作服务组织,其决策权掌握在农民自己手中,是农民自己解决在走向市场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的最好形式。
④加强民间组织在扶贫中的作用
国际经验表明,非政府组织在扶贫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我国一些非政府组织在农村扶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另外一此国内外民间组织运作的小额信贷项目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从长远来看,我国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无疑会促进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与壮大,政府部门自上而下与民间组织自下而上的扶贫相结合会极大地促进我国扶贫事业的发展。
3. 简述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关系。
【答案】(1)社会工作是现代工业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的成果之一。 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福利制度中的服务发送或传递体系。通常来说,社会福利作为一个改善公民的社会功能与减轻人类痛苦的资源和服务体系,包括社会行政系统与社会服务体系。在社会服务体系中,社会工作专业是一个重要的实施社会助人的行动系统。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其社会福利制度完善或成熟的程度。
(2)社会福利作为人一资源一行动的综合系统
社会福利是一个集资源、机构、人力、理念与环境为一体的综合系统,其日的是解决社会问题,满足社会需要,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它是现代社会制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建制。社会福利系统中不同组成部分彼此紧密联系在一起,发挥着各自的功能。
①社会福利制度中最基本的是人的系统,包括一般的公民、社会福利工作者与社会福利对象。在这一系统中,人及其需要的满足是核心问题。为满足一般公民与社会中弱势群体的社会需要,需要通过社会行政人员和社会工作者来策划并传递社会服务。
②社会福利制度功能的正常运行还必须依赖必要的资源,这些资源包括金钱、物质、津贴、服务、相关的理念及政策。经济资源是社会福利发挥效力的前提,而理念与政策则是保证社会福利制度效率的重要基础。
③社会福利制度作为一个解决社会问题和满足社会需要的过程,必然要通过具体的社会行动来完成社会服务的规划与传递。社会工作和社会政策作为专业的行动,是解决个人、家庭和社区等问题与满足公民社会需要的保障。任何好的社会目标与社会发展理念,都必须以具体的社会行动来实现,否则社会福利制度就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3)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服务的传递体系
①社会工作专业产生于现代西方发达国家,最早是从民间慈善事业发展而来,它的发展和演进是现代社会福利制度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作为社会福利制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工作专业发挥着解决不同层面社会问题、改善人的社会功能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②在现代社会福利制度中,社会服务的组织、传递与评估等都需要通过专业的社会工作人员来完成,从而保证社会服务本身的效率与公平。社会工作是同社会福利系统联结最紧密的专业,它通过受过专业训练的社会工作者来推行各种各样的助人服务。作为一门专业和特定职业,社会工作可以有效地实现人与资源之间的有效联结,在需要和服务之间架起桥梁,从而促成政府和各种专业组织对社会问题的有效干预。
③社会工作作为社会福利服务的传递体系,其作用与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a. 社会福利资源分配和政策实施需要通过一定的组织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工作扮演着核心的角色。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体系中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也是满足社会需要的过程。
b. 社会工作服务的基本对象包括儿童、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等弱势群体,社会工作的实施可以使服务更有效地惠及服务对象。
c. 社会福利制度要实现既定的社会目标,必须通过社会行动来完成,而这一行动必须以专业实践来达到,社会工作是这一行动的内容。
d. 社会是不断变迁与发展的,社会福利制度必须对上述过程做出反应,而社会工作的介入是应对社会变迁与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4)社会福利模式对社会工作专业化服务发展的影响
社会工作是在特定的社会福利模式下运作的一门助人专业,它深受社会福利制度理念、政策和组织框架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根据各国社会福利发展状况,按照福利分配的基本原则与理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