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南昌大学人文学院619新闻传播史论(1)之《传播学教程》考研必备复习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葛兰西

【答案】葛兰西是意大利共产党的创始人,他在《狱中笔记》中最早将“霸权”一词作为社会分析的一个主概念加以使用。葛兰西把现代国家的形成看作是做为“强制装置”的政治社会和作为“霸权装置”的市民社会的融合,认为市民社会主要是通过“合意”或“同意”的组织化过程而维持统治的社会,随着市民社会的发展,它将吸收政治社会而形成新型的国家。葛兰西的霸权理论包含三个主要的理论层面:即统治权和领导权、市民社会、以及知识分子阶层。它给文化研究包括大众文化研究带来f 崭新的启示意义,改变了人们长期以来对大众文化要么褒扬要么贬抑的看法,使得人们以新的视角去反思大众文化,重新界定大众文化。

2. 焦点组方法

【答案】焦点组方法是一种定性研究方法,这种方法由一个经过训练的主持人以一种无结构的自然的形式与一个小组的被调查者交谈,以获得对有关问题的深入了解。焦点组方法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成为受众研究的主要方法。这种方法的优势是:它更接近于一种“自然的”,与媒介使用和媒介内容联系在一起的意义和观点的产生过程。通过群体内部的动力作用,调查者能够引起、刺激和进一步精确化、细化对受众的理解和认知。

3. 受众的极化

【答案】受众的极化是指受众的极端分化,其主要表现为受众分化为忠诚者和不接触媒体的两个极端部分的倾向。此观点由美国学者韦伯斯特(JamesG .Webster )提出。他认为,受众在接触媒介后会对其做出是否继续接触的反映,这种反应会在之后的表现中进一步加强。媒介新环境表现出两个特征一一内容与频道的相关性和家庭收视频道的不同组合一一有助于受众极化。反映受众极化的指标有入户率、周累计收视率、周收视时长在累计收视时间中的比重,周均接触时长。

4. 操作化(opera}ionalization)

【答案】操作化也称具体化或分解化,是指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将抽象的概念和命题逐步分解为可测量的指标与可被实际调查资料检验的命题的过程。它是对复杂的社会现象进行定量研究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在现代社会调查研究中被广泛地应用。操作化是现代社会调查研究力法必经的一个阶段。操作化的作用在于:①使概念或命题具体化,使调查研究得以进行; ②使概念或命题量化,对社会现象的分析,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进行,避免了对社会现象的分析的片面性; ③对社会现象的分析是建立在量的基础上,使定性分析即结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而不是一种主观的臆断。

5. 议程设置理论

【答案】“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是关于大众传播与受众对于现实生活中各项大事及其重要性判断之

间的关系的一种理论假说。它最早由美国学者麦库姆斯和肖提出。

(1)“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基本内容

“议程设置功能”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以赋予各种社会议题以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公众注目的焦点和对社会环境的认知。传媒作为“大事”加以报道的问题,同样也作为大事反映在公众的意识当中; 大众传媒给予的强调越多,公众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越高。

(2)“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理论特点

①“议程设置功能”假说的着眼点是大众传播活动在受众认知层面上的效果。

认知层面上的效果与态度层面上的效果不同,一般而言,后者是指对“思考方式”的影响,即以告诉人们应该“怎样想”的方式来加强或改变人们对事物的看法或观点; 前者是指对“思考对象”的影响,即以告诉人们“想什么”的方式来把他们的关心和注意力引导到特定的问题上。由于传播效果是一个循序发生和深化的过程,认知阶段的效果并不排除对态度和行动产生连动作用的可能性。

②“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所考察的是作为整体的大众传播具有较长时间跨度的一系列报道活动所产生的中长期的、综合的、宏观的社会效果。这里着眼的是传播媒介的日常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活动所产生的影响。

③“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暗示了这样一种媒介观,即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换言之,传播媒介对外部世界的报道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一种有目的的取舍选择活动。传播媒介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报道方针,从现实环境中“选择”出它们认为重要的部分或力一面进行加工整理,赋予一定的结构秩序,然后以“报道事实”的方式提供给受众。在现代社会里,由于大众传播是人们获得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不管这种“再构成”是对现实环境的客观反映还是歪曲的反映,都会影响到人们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和判断。

二、简答题

6. 媒介控制的主要形态有哪些?

【答案】媒介控制的主要形态包括:

(1)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

①政治控制是媒介控制的主要力一面,其目的是通过规定大众传播体制,制定法律、法规和政策,来保障媒介为国家制度、意识形态以及各种国家目标的实现服务。

②政治控制的内容包括:

a. 规定媒介机构的所有制形式;

b. 对媒介活动进行法制和行政管理;

c. 限制某些信息内容的传播;

d. 为传播事业的发展制定总体规划或实行国家援助。

(2)利益群体和经济势力的控制

①社会上各种利益群体(政党、团体、组织)和经济势力为保障和维护自身利益,也往往利

用各种力一式对大众传媒施加影响,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控制。由于这些控制也是在一定社会制度和传播制度的范围内进行的,因此也带有明显的制度性因素。

②垄断资本控制传播事业的方式主要有三种:a. 以强大的资本做后盾成立超大型媒介联合企业,对大众传播事业的主要部分实行垄断; b. 通过他们控制的议会党团或院外活动集团对公营传播媒介的活动进行干预; c. 通过提供广告或赞助来间接地控制和影响其他中小媒介的活动。

(3)广大受众的社会监督控制

广大受众对传播媒介的活动拥有进行社会监督的正当权利。受众对媒介活动进行社会监督控制的手段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①个人的信息反馈。

②结成受众团体,以群体运作方式对媒介活动施加影响。

③诉诸法律手段。

④通过影响媒介的销售市场来制约媒介活动。

7. 简述关于社会传播的“文化指标研究”的主要内容。

【答案】“培养分析”并不是一项孤立的研究,相反,它是一项综合的系统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这项研究称为“文化指标研究”(culturalindexstudies ),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它包括三个方面:“制度分析”、“讯息系统分析”和“培养分析”,这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1)“制度分析”

其主要目的是分析大众传播的信息生产、传达和消费过程中的各种制度性压力和制约因素,揭示大众传播内容的特定倾向性形成的原因。这些因素包括:

①国家的立法、司法和行政对传播制度和传媒活动的法律、政策的规定;

②媒介企业内的经营部门和外部银行资本、广告主等对信息生产和传播过程的干预和影响; ③同业竞争和来自各种利益团体的压力;

④一般受众对信息传播过程的影响。

格伯纳等人认为,在这里,前三种制度性压力是形成传媒内容倾向的主要因素; 一般受众对个别媒介的活动可以发挥一定影响,但对总体的媒介活动而言,这种影响是微不足道的。

(2)“讯息系统分析”(messagesystemanalysis )

大众传播的讯息是通过语言、文字、画面、影像等象征符号来传达的,这些讯息并不是符号的随意组合,而是根据一定的观点和意识形态进行加工整理后的具有完整的意义结构的系统。讯息系统分析的目的就在于揭示媒介讯息系统的整体倾向性。

格伯纳在讯息系统分析中发现,美国的传播媒介在总体上反映了占统治地位的利益、观念和价值。分析的结果还表明,电视剧主人公大半是35岁至45岁的白人男性,尽管这个阶层在美国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很小,却代表了美国占统治地位的核心价值(包括社会地位、权力、金钱、职业、性等各个方面)。另一方面,电视剧对老人形象的描述却表现出另一种倾向:他们不但存在感弱,而且反面人物多; 这些倾向说明,传播媒介提示的“象征性现实”是按照一定的价值体系结构来安排的,讯息系统分析的出发点就在于揭示它的这一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