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科学探究”中物理教师行为研究

关键词:科学探究,教师行为,实施策略

  摘要

本次课程改革的战略上目标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在这种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育目标的这些变化将促使学习方式的改变。因此在《物理新课程标准(实验)》中突出了科学探究,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学习目标,又是重要教学方式之一"。新的学习方式呼唤着新的教师行为与之适应。而科学探究教学在我国属于起步阶段,进行科学探究中物理教师行为的研究者甚少。本文在这一领域做一浅探,以期为物理教育改革尽微薄之力。 第一部分:综述。阐述了"科学探究"是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大背景下走入课堂教学的,介绍了"科学探究"与"教师行为"在国内外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并指出了研究"科学探究"中物理教师行为的必要性与创新之处。 第二部分:理论研究。首先对"科学探究"的内涵、实质、分类进行介绍,对"科学探究"的模式进行整合;其次对"教师行为"的内涵和结构进行整合;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学探究"中物理教师行为的理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论述,我们可以明确: 1、"科学探究"中物理教师行为的基础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教育理念,在新的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角色的发生转化: (1)由传授者转化为引导者; (2)由管理者转化为组织者, (3)由仲裁者转化为促进者; (4)由教书匠转化为研究者。 2、"科学探究"中物理教师行为的动力是"爱"与"合作"的专业精神。 3、"科学探究"中物理教师行为的成效取决于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教师行为策略: (1)创设情境,注重新知与旧知的联系,来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2)利用实验和各种物理现象,来点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3)采用"少数人提议,集体通过;共同设想,选取最佳方案;独立设想,自己动手实验"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设计探究程序。 (4)采取"学生引用知识解释现象,运用新知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发明创造的意识",来引发学生学以致用。 第三部分:实践研究。在"科学探究"中物理教师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先提出物理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过程中"递进引导"模式;其次以"扶"、"引"、"放"三个具体层次设计教案,实现学生由依靠教师进行"科学探究"到独立自主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最后对这次教学实验进行评价。评价包括两方面内容:(一)设置"探究性学习"问题对学生进行书面考核,并把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二)学生和教师对这次实验的评价。 第四部分:反思与总结。反思总结这次教改的理论和实践,同时指出今后有待继续研究的方向。 本文有待继续研究的方向是:"科学探究"中教师如何科学地对学生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