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在冲突中演变在融合中超越──论“五四”文学观念的整合

关键词:“五四”,文学观念,整合

  摘要

“五四”文学革命使中国传统文学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开创了中国文学历史走向现代化的历程,“五四”新文学的现代转型最深刻与重要的是促进了文学观念的全面更新与整合。“五四”是一个中外文学观念全面撞击的时代,这时的各种文学观念既有纷繁复杂的一面,又有和谐沟通的一面。“五四”的先驱们以开阔的胸襟引进国外的各种文学思潮,在传统文学观念和西方文学观念之间做艰难的选择与吸收,提出了复杂多样的文学观念,这些文学观念既对立统一,又多元互补,在不断的碰撞与融合中完成了“五四"文学观念的整合。在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中外文学观念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更加频繁,如何认识和处理各种文学观念的冲突与融合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因此,探讨“五四”文学观念的整合不仅具有文学史的意义,更有着现实的理论价值,能为新世纪文学观念的更新提供一定的参照。一、整合的含义。“整合”一词原是地理学上的一个术语,后来“整合”一词被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所借用,以说明社会发展或文化发展中出现的种种不同价值观念的融会贯通的现象。我们所说的文学观念的整合,就是不同类型文学观念或同一类型文学观念的不同特质之间,因其相互吸收、融化、调合而逐渐趋于整体化的一种过程。这种整合过程始终贯穿于任何一种不同文学观念的形成、发展乃至整体演化之中,是新的文学观念产生的重要方法。所以说文学观念的整合并不是各种文学观念的机械相加和简单组合,而是一种不同文学观念既冲突斗争又吸收融化,从而产生一种新的文学观念的过程。二、鲁迅、李大钊及陈独秀对“五四”文学观念的整合。鲁迅、李大钊和陈独秀他们三个专门谈文学的文章不多,他们对文学片断的看法,可以使我们了解到他们都对“五四"文学观念做了简单而初步的整合。他们都是在梁启超的经世致用的文学观念的基础上开始了对文学观念不同侧面、方向的整合。鲁迅在文学本体论上整合了西方“人”的思想,显现了初步的“人的文学”观念。李大钊尝试用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的思想来整合传统文学的功利思想,表达了无产阶级革命者对文学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显示出新文学运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同鲁迅、李大钊等人相比,陈独秀以近现代西方民主思想整合中国传统的经世致用的文学观念,在原则、方向上为新文学内容、形式上的建设提出了宝贵意见,涉及了“五四”文学观念整合的方方面面,展现了现代文学观念的轮廓,但不足之处在于只是停留在口号宣传阶段,显得过于笼统。三、胡适对“五四"文学观念全面整合。胡适全面整合了中西方文学观念,初步完成了“五四”文学观念的整合。他整合后的“历史进化的文学观”,“平民文学观",“人的文学观”,“写实主义文学观"等四个方面的富有创造性的文学观念尽管在某些方面不够成熟,如“人的文学观”的整合还不十分明确、自觉,但他毕竟初步完成了“五四”文学观念的整合,使“五四”文学观念形成了完整而系统的体系,为新文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四、周作人对“五四”文学观念整合的深化。“人的文学”观念是“五四”文学思潮的核心观念,中国现代文学观念真正成熟的标志。周作人弥补了胡适的不足,以人道主义和个人主义为思想基础深入地整合了“人的文学”观念,以“人”的觉醒和解放为目标,提出了“人的文学”和“非人的文学”,并使传统功利主义文学观发生了现代性转化,明确了新时期的功利主义文学观念。他的平民文学和写实主义文学观阐述的十分简单,但也同胡适的这两种文学观念形成了某种程度的互补。“五四”时期的各种文学观念不断冲突融合,最终完成文学观念的整合,这是一个对文学认识的逐渐趋于优化,深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