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另类批评的风采──论沈从文的文学批评

关键词:沈从文,文学批评,直觉思维,批评特征

  摘要

  沈从文文学批评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前一直未能引起研究者们的高度重视,而九十年代之后的研究成果又多是对其批评特征的概括,没有进一步深入剖析沈从文批评个性的成因。本文以直觉思维为视角,重点探讨了沈从文文学批评的特征及其成因。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比较沈从文文学批评与茅盾、李健吾文学批评的异同,客观地把握其批评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旨在考察沈从文这一直觉感悟批评在当今过分注重科学性、理论操作性的文学批评语境下的借鉴意义。 全文由导论、正文、结语组成。 导论简述了沈从文文学批评的研究历史以及本文研究的旨归。 正文从三部分进行论述: 一、直觉思维与沈从文文学批评 直觉思维是文学批评重要的思维方式,这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体现得尤为突出。沈从文的文学批评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代文学批评重直觉感晤的特点。他批评中的直觉思维是决定其批评方泫的主要因素,影响并形成他批评情感性、整体性、印象式与审美性等特征。 二、沈从文文学批评的特征及其成因 (一)情感性批评。具有敏锐艺术直觉的沈从文善于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情感内容,注重作家的创作心境与作品的情感表达方式。他的审美趣味随着其创作心理与欣赏心态的转变发生棚应的变化。沈从文的这一情感性批评方式与他女性化的情感人格以及楚文化的熏陶密切棚关。在批评中,沈从文还十分关注读者的情感体验,注重作品给读者的人生情感教育。 (二)整体性批评。沈从文还将中国文学批评整体性的特点很好地保存在他的文学批评中,他一般是从总体上综合地把握批评对象,多着意于评论的开头对批评对象作整体审美把握与风格的整体勾勒,因而其批评具有整体性特征。沈从文这种整体性批评方式明一显打上了中国传统思维的烙印。 (三)印象式批评。沈从文的文学批评多来自他感悟作品时所获得的感受与印象。他批评的这种直观、印象式特征主要取决于他批评中的直觉思维。同时,沈从文采用了多种描述巾美印象的方式。这种审美印象是一种超功利的审美直观。我们认为,他批评的这一特点与他写评论的接受对象、他的批评观、创作特色以及传统文化艺术的熏陶密切相关。除此以外,沈从文直观印象式批评还深受传统思维与李健吾印象主义批评的影响。 (四)审美性批评。沈从文文学批评情感性、整体性与直观印象性等特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最终指向审美性。美是沈从文艺术世界的核心,在批评中他善于从作品的美学特征或读者的审美感受入手来探索作品或作家的审美追求。沈从文认为,诗歌艺术的关键在于“文字技术”与“形式韵律”,而文体是他审美批评的测度。从而,沈从文的批评成功地超越“政见”、“商业”与“友谊”的羁绊。沈从文批评这种审美性特征与楚文化的熏染以及其唯美的文艺思想密切相关。 三、沈从文与茅盾、李健吾文学批评之比较 在微观考察沈从文文学批评诸多特征之后,我们试图在这一基础上从批评思维的角度进一步探讨沈从文文学批评与茅盾、李健吾文学批评的异同,以便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的总体框架下更客观地把握他在批评史上的地位。如果说茅盾是学者型批评家,李健吾是学者与艺术家型批评家;那么,沈从文是作家型批评家,进行的是直觉批评。沈从文、李健吾的文学批评坚守文学本体性,代表了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审美自觉与成熟,对茅盾等人所代表的主流文学批评起着互补作用。从文学批评的多元发展来看,沈从文的批评个性自有其借鉴意义。 结语强调了沈从文直觉感悟式文学批评的当下价值与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