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703新闻传播史论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我国网络新闻媒体与手机媒体产生与发展的情况。
【答案】(1)我国网络新闻媒体的产生与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①我国网络媒体的尝试阶段:1995年上半年至1997年初
这一阶段,少数新闻单位开始触网,但真正定时更新发布新闻的寥寥无几,且量少质差,政府有关部门关于互联网的政策尚未出台。1995年《中国贸易报》率先在互联网上建立自己的网站。
②我国网络媒体的起步阶段:1997年初至1998年9月
《人民日报》网络版作为新闻界“排头兵”在这一阶段上网,对于推动我国传统媒体拓展网络之路,具有政治上和业务上的双重意义。而且,其后一些商业网站的内容结构表明,传统媒体网站这一年多的上网实践,为他们的发展起了基础性的网上数据铺垫作用。同时,国家有关部门的互联网政策变得清晰明确。
③我国网络媒体迅速发展阶段:1998年9月至2000年4月
在这一阶段,传统媒体不上网谓之落伍,几乎所有资本的兴奋点都集中在互联网和相关技术开发的网站上。中国的信息化在一种特定的氛围中悄悄起步,一此传统媒体意识到新媒体代表着未来并尽可能加大投入。这一阶段最重要的变化是,《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传媒网站加快发展,商业网站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取得了一些成功,我国网络媒体的阵营和格局初步形成。
④我国网络媒体的调整阶段:2000年4月至年底
调整的直接原因是美国股票市场的变化,风险投资不再对无赢利前景的网站看好。风险资本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我国现有网站市场上的分化,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商业网站对传统媒体所办网站的压力。这一阶段,《人民日报》网络版新版成功推出,并酝酿成立人民网,新华社网站果断改版为新华网,中央电视台网站从体制到投资都有大的调整; 一直沉寂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网站隆重登场,千龙网和东方网浮出水面。进入21世纪,网络新闻媒体稳步发展。
(2)手机媒体的兴起和发展
以手机为载体的媒体,是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四大媒体之后出现的,被称之为“第五媒体”。简单地说,手机这种新媒体就是将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内容,通过无线技术平台发送到用户的彩信(彩e )手机上,使用户随时随地、在第一时间通过手机阅读到当天报纸的内容或观看直播的电视和广播节日。
②目前,无论从我国还是从全球来看,以手机报纸、手机电视为代表的手机媒体的发展都处于起步阶段,手机媒体目前基本上是与传统媒体结合从而取得新闻发布、转载的权利,想要抛弃
传统媒体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还比较困难,可以说,手机媒体在相当长时间内还只能是传统媒体的延伸和有效的补充。
③现在,全球已有超过21亿的手机用户。随着3G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技术的成熟,手机媒体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2. “混搭”模式下,新媒体带来怎样的变化?
【答案】“混搭”,是指人们在传播要素、市场要素的使用和配置上产生了一系列跨界之下的令人耳目一新和深具想象空间的种种搭配模式。这是中国传媒业自2004年以来经历拐点之后最为令人振奋的一种发展业态,“拐点”意味着过去发展模式的终结,新的发展逻辑的开始。
跨界往往是和“混搭”相结合的,它带来的不是原有价值和市场逻辑的简单延伸,而是1十1)2的价值倍增效应。
(1)激活原有的“沉默价值”,形成范围经济的服务格局。品牌、渠道、客户资源,原本在传媒的单一化经营中都有其特定的单一化的角色与价值,其开发度和价值利用程度都是比较低的。引入新的市场要素和功能因素之后,有助于实现相关要素的多重角色、多重使用及其价值的多重开发,营造新的价值实现模式。
(2)拓宽原有的市场边界,谋取更大的市场版图。在“混搭”模式之下,由于有了更多的服务产品、服务方式的更多搭配与组合,便造成了一种建立在原有产品核心竟争力基础上的市场“泛化”现象一一人们有可能突破原有的市场边界去谋取更大的市场空间和市场服务,从而获得更大的市场回报和更为丰富的价值实现方式。
由此可见,新媒体会带来传媒业结构的分化重组,不同媒体,如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的界限会被打破,传媒业将会出现新一轮的资本和技术革命,媒体的业务和经营模式将超越现有模式,出现两极分化一一“全媒体”和更细分受众的专湘媒体。
3. 试论述目前中国网络媒体的基本格局及不同网站的特点。
【答案】近年中国网络媒体发展迅速,整体形势呈现出生机勃勃、缤彩纷呈的一种景象。综合来讲,目前中国网络媒体的基本格局为:
(1)以日报、杂志等为主的网络报纸。
以计算机联网方式迅速传递信息,使读者可以随时将自己的信息以最快的速度更新。信息量大、权威性高、调阅速度较快,可随时看即时新闻。
(2)以通讯社为主的电子报刊
打破原印刷月刊在信息服务上受到的种种制约,不仅每天有新闻上网,而且可以向全球用户提供免费电子邮件传送新闻服务。可利用本社丰富的新闻信息资源,及时、全面地反映国内外各个领域的最新动态。
(3)以广播、电视为主的网络媒体
可以随时收看或收听节目,打破原来电视、广播节目所不具备的那种选择性与收看、收听时的顺序性,节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做到保存。
(4)传统媒体组建的网络媒体
这一阶段可以说是中国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时期。中国主流新闻网站在这一时期开始进入正规化运营,新闻的更新不仅开始定时,而且更新频率明显加快,而且这些主流新闻网站己经普遍开始使用国际通用的网络运行状况的即时统计报道系统,对网站的运行情况进入监测和分析,精确了解受众状况。
4. 简述甲骨的用途及其历史意义。
【答案】(1)甲·胃·是书写媒介的一种。文字传播时代依赖的是书写媒介,一切可以承载文字的自然物和人造物,都可以是书写媒介。如大自然提供的石头、泥板、树叶、树皮、甲骨、兽皮等,竹木经过简单加工后而成的简犊,质地细薄的丝织嫌帛,以及后来的各种纸。
(2)作为文字传播时代书写工具的一种,甲骨的历史意义在于,帮助人类从口头传播时代走向了文字传播时代,使有声无形的语言转换成了声形俱备的文字,从而使传播的内容可以独立的方式永久地存在。
5. 第四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结束后,广播工作有了哪些显著的改进?
【答案】广播下作改革的全面展开,以1956年七八月间召开的第四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为标志。第四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结束后,从中央台到地方台,广播工作改革全面展开,广播工作有了显著的改进。
(1)改进新闻报道,努力做到又多又快又短又好。
①各台根据自己的力量,注意增加新闻节目的次数和容量,强调新闻时效。
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节目从1949年的每天4次增加到15次,密切配合国家的中心工作和群众最为关』自的问题。
③各地电台与中央电台一起,组成早晚两次重点节目群,同时努力提高节目的质量,力求全面、真实、生动、有兴趣和有立场。
④各台努力扩大节目选材的范围,使广播节目贴近与体现人民的生活,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面貌,歌颂社会主义先进人物与先进典型。在形式上,力求多样化与生动活泼,语言注意口语化与通俗化。
(2)贯彻“双百”方针,开展自由讨论,特别是纠正广播不得开展批评的错误观念。
①在学习苏联新闻工作经验后,广播批评被视为新闻工作的禁区。在改革中,广播工作者重新认识了这一问题,认为根据广播的特点,批评可以采取各种方式和方法来进行。
②开展自由讨论,主要是指就社会生活中的一般问题的讨论,选择那些多数听众感兴趣和能够接受,同时也有教育意义的问题,邀请有不同见解的人到话筒前发表不同的意见,进行批评和辩论。
(3)努力办好文体、知识以及社会群体等各类节目,并力求丰富多彩,满足不同兴趣和爱好的听众的需要。
1956年以后,实况广播体育比赛次数明显增加,成为推动群众性体育活动的重要方法。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