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611教育学基础综合之教育心理学考研题库

  摘要

目录

2017年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611教育学基础综合之教育心理学考研题库(一).... 2

2017年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611教育学基础综合之教育心理学考研题库(二).. 17

2017年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611教育学基础综合之教育心理学考研题库(三).. 32

2017年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611教育学基础综合之教育心理学考研题库(四).. 48

2017年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611教育学基础综合之教育心理学考研题库(五).. 61

一、简答题

1. 如何科学合理的对学生的学绩测验评分

【答案】为了考核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通过一定的教学测量和测验对学生进行评价。要科学合理的对学生的学绩测验评分,必须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1)评分标准要客观公正

客观评分是学绩测验的基本要求。对于固定应答型试题,客观评分比较容易做到。对于自由应答型试题,一般可采取多人评阅求平均和每人负责评阅一题的办法。

(2)评分标准要规定答案要点及可接受的变式

对于固定应答题型,只要提供正确答案即可。对于自由应答题型,应详细规定答案要点,并对评分规则作详细的说明。评分时将每一个人的反应和评分说明书上所提供的样例相比较,然后按最接近的答案样例给分。同一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解答,评分标准不仅要规定一般的答案要点,还应有可接受的变式。

学绩测验所要测量的是学生对有关知识、技能、策略的掌握程度等,评分时注重的应是回答的内容而不是作答的形式。

2. 学习需要的形成主要有哪两条途径?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运用?

【答案】(1)学习需要的形成的两条途径

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其形成主要有直接发生和间接发生这两条途径。

①直接发生途径:即因原有学习需要不断得到满足而直接产生新的更稳定更分化的学习需要。 ②间接发生途径:即新的学习需要由原来满足某种需要的手段或工具转化而来。

(2)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①利用直接发生途径,主要应考虑如何使学生原有学习需要得到满足。教师应耐心有效地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精心组织信息量大、有吸引力的课堂教学,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同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了解到知识的价值,以形成掌握更多知识、探究更深问题的愿望。

②从间接途径考虑,主要应通过各种活动,提供各种机会,满足学生其他方面的要求和爱好。学习需要形成的两条途径要配合使用,不可偏废。因为只有间接途径转化而来的间接动机而无直接途径产生的直接动机,学习动机难以巩固和发展:但仅有直接性动机而无间接性动机,又易使学习情境狭隘,阻碍学习动机的进一步发展。

3. 格思里和赫尔是怎样解释学习现象的? 他们的观点在学习理论的发展过程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1)格思里和赫尔对学习现象的解释

①格思里对学习的解释

格思里是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与桑代克、巴甫洛夫和华生的学说相似,也是根据刺激一反应联结来解释学习行为的。他提出了著名的接近学习律,只强调学习即刺激要素与肌肉动作反应之间的联合。认为学习“全”或“无”的现象,即一个刺激模式第一次与一个反应相结合时,就获得了充分的联结力量。

②赫尔对学习的解释

赫尔是20世纪上半叶最著名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之一。受巴甫洛夫学说的影响,运用假设演绎的方法,提出了著名的系统行为理论。赫尔认为,有机体是借助于对环境的适应而生存的。有机体对环境的适应依靠两种S-R 的联结。一种是神经组织中固定下来的不学而能的S-R 联结,它是有机体在面对经常发生的紧迫情境自动作出适当行为的机制,是学习的起点; 另一种是进化过程中,后天确立的、通过学习得来的S-R 的联结。它是在一定的需要及内驱力水平下发生的。赫尔认为,学习的根本目的就在于降低内驱力和满足需要,使有机体与环境保持平衡。因此,其系统行为理论也称内驱力降低说。

(2)在学习理论的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①格思里和赫尔的学习理论,丰富了学习的联结理论,对学习的各种规律进行了解释。

②格里斯的学习理论被现代的心理治疗学家创造性的继承和运用,提出了系统脱敏的方法,用来帮助病人克服不良隋绪和行为障碍。

③虽然这些理论并不完美,但是为人们理解学习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并激发了有关学习问题的大量研究。

4. 什么是操作技能? 西方心理学家是如何看待操作技能的形成的?

【答案】(1)操作技能的含义

操作技能又称为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和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日常生活中的写字、打字、绘画; 体育方面的田径、球类、体操等都属于操作技能。操作技能还具有与新智能不同的一些特点。首先,操作技能活动的对象是物质性客体或肌肉,具有客观性; 其次,操作动作执行是通过外部显现的肌体运动实现的,具有外显性:操作活动的每个动作必须切实执行,不能合并、省略,在结构上具有展开性。

(2)操作技能的形成

①操作技能形成的实质主要有两种观点:

a. 操作技能形成的闭合回路理论(closed-loop theory ),强调知觉痕迹,知觉痕迹是进行正确运动的一种参照机制,该痕迹包括了对过去运动的记忆,并负责确定运动的进程。知觉痕迹根据来自机体自身感觉系统的反馈信息及其来自外界的反馈信息,来停止或调整运动进程。知觉痕迹因练习和恰当的结果反馈而得以加强; 强调记忆痕迹,记忆痕迹负责选择和发动某一运动,它先于知觉痕迹起作用,并随练习而得以增强。

b. 密特的图式理论,用图式来解释运动学习。图式理论认为,操作者可以从每一次的运动经历中抽象出四个方面的信息,并将这些重要的信息组成一套法则。图式理论还认为,运动图式由回忆图式和再认图式构成,每一图式有其自己的作用。

②操作技能形成阶段的理论

操作技能的形成是分阶段进行的,随着不断地练习,在适当的条件下学习者的操作将发生某些变化,而这些变化又可以通过各种指标反映出来。为了更好地理解学习过程,研究者提出了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模型。

a. 菲茨与波斯纳的三阶段模型,第一阶段是认知阶段。学生尝试理解操作技能的任务及这一任务提出的要求,了解需要做哪些动作,各动作的顺序怎样,从何处可以得到反馈等。此时,学生要选出原来己经掌握的部分技能,并按规定的程序将它们组合起来。这一阶段的主要结果是获得程序性知识; 第二阶段是联结阶段,操作技能和练习策略; 第三阶段是自动化阶段。技能的执行变得日趋自动化,操作极其流畅、准确和稳定。

b. 亚当斯(1971)的两阶段模型认为,操作技能的形成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言语一动作阶段,该阶段相当于菲茨与波斯纳的认知和联结阶段。第二阶段是动作阶段,其中包含了菲茨与波斯纳的自动化阶段。

c. 金泰尔(A.M.Gentile , 1972)认为,操作技能形成的第一阶段是获得运动观念的阶段,第二阶段是固定化—多样化阶段。获得运动观念的阶段,要确定与技能学习有关的和无关的刺激。有关刺激即那些能够调整动作执行的环境信息,个体必须注意它们。无关刺激即那些容易引起个体分心的信息,这些刺激妨碍学习者完成技能。确定有效地获得技能所需的最恰当的动作方式; 在固定化—多样化阶段,不管条件如何变化,学习者要能够根据要求完成技能:完成技能时提高其连贯性。固定化主要针对闭合性技能,而多样化主要针对开放性技能。

5. 常见的教学测验有哪些类型? 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答案】在学校教学过程中,教学测验可以用来测量和评价学生在一定群体中的等级,也可以用来测量和评价学生是否有效的完成了教学目标,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常见的教学测验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1)教学测验的类型

①常模参照测验与标准参照测验

常模参照测验是以学生团体的平均成绩作为参照标准,就某学生得分的高低来说明其在学生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或名次),将学生分类排队。学生成绩的高低是相对的。

标准参照测验是指在学校里,凡是参照规定的作业标准,核对学生的测验得分,评定其是否达到标准以及达标的程度如何的测验。

②准备性测验、形成性测验与总结性测验

准备性测验:一般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施行,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对未来的教学活动的准备状态,即是否具有完成新的教学任务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有效地安排教学。

形成性测验:一般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