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北大学文学院822外国文学与文论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巴罗克文学对后世有何影响?

【答案】巴罗克文学于17世纪初在意大利、西班牙发源,在法国兴盛。它重视艺术的表现形式,而疏忽内容,热衷于追求与众不同的隐喻、冷僻的典故和复杂的语言技巧。代表作家有意大利的马里洛,西班牙的贡哥拉,法国的沙龙派和英国的玄学派。巴罗克文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巴罗克文学追求艺术的形式之美,语言精雕细琢,华丽繁复,象征、暗示蕴藉深厚,从而拓展了文学的表现空间。

(2)巴罗克文学丰富了文学的表现手法。

(3)在文学形式方面,它提高了文学的艺术性,发展了一种新的美学趣味和倾向。

(4)巴罗克文学对17世纪的古典主义文学家,例如高乃依、拉辛、弥尔顿等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5)巴罗克文学的艺术表现方法对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了直接作用,对唯美主义和表现主义等思潮都具有借鉴意义,并对19世纪以来的拉美文学产生了深刻影响。

总之,巴罗克文学不但以其奢华、夸张的风格满足了当时天主教会的宗教目的和封建贵族的心理,同时也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 《蔷薇园》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答案】(1)《蔷薇园》的内容

《蔷薇园》是叙事、诗文相间的佳作,共分为8篇,227小节。主要内容为帝王言行、宗教学者言行、论知足长乐、论寡言、论青春与爱情、论老年昏愚、论交往之道、论教育的功效。该诗集着眼于当时的现实,揭示生活中的美与丑、善与恶、光明与黑暗,旨在规劝世人避恶从善以匡正时俗。作者以优美的文笔,凝炼而精确的语言,栩栩如生地讲述了许多故事轶闻,表达出深刻的人生哲理,阐明了穆斯林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信条,字里行间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同时饱含着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暴君和宗教伪善者的揭露和讽刺。

(2)《蔷薇园》的艺术特点

①故事中穿插诗歌,韵散结合,诗文并茂;

②《蔷薇园》含有大量的格言、警句;

③《蔷薇园》善于用白描手法,运用朴实而极精炼的语言描绘出栩栩如生的场面,以一个动作、一个小情节发,三言两语,活灵活现地展示一个人物从外貌到内心的特征,给人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艺术美感。

3. 简述堂吉诃德的作品的意义。

【答案】①《堂吉诃德》是一部讽刺骑士小说的小说主人公堂吉诃德因沉迷于骑士小说,决定外出历险,做一名行侠仗义的骑士。他找来同村的农民桑丘·潘沙作他的侍从,把邻村的一位农家女儿杜尔希尼亚作为他的意中人。他三次外出历险,作了许多可笑之事。最后他被化装成白月骑士的朋友打败,放弃行侠游历,回家不久后病倒。临死前,他醒悟到自己迷信骑士小说之过。塞万提斯通过堂吉诃德的故事嘲讽了流行一时的骑士小说,指出它们既违背现实的真实又缺乏艺术的真实。从此以后,骑士小说在西班牙和欧洲一撅不振。

②《堂吉诃德》揭示了人们自身存在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堂吉诃德和桑丘是一组既互相关联又相互衬托的人物,前者体现了人对理想的追求,后者体现了人对实际生活的关注。二者相互影响,到后来,堂吉诃德渐渐看到理想的梦幻性质,桑丘则看到他的主人的精神世界的美好。二人一路上风趣幽默的对话,以及小说对西班牙现实生活的生动描写,使得读者从他们身上看见自身存在的对立矛盾,从堂吉诃德的喜剧性形象中看到悲剧的色彩。

4. 布瓦洛《诗艺》的主要观点和影响。

【答案】(1)布瓦洛《诗艺》介绍《诗艺》是布瓦洛的代表作,在文学史上被认为古典主义文学理论的经典,它对17世纪以及后来的法国文学影响很大。这部用匀整的亚历山大诗体写的文学理论,共分四曲:

①第一曲是一般性的原则,如写作必须有灵感; 热爱理性,遵循马莱伯开创的道路; 听从一个“贤智的友人的劝告”等。

②第二曲论述牧歌、挽歌、颂诗、长歌行、十四行诗、歌谣等体裁。

③第三曲论悲剧、喜剧和史诗等体裁的创作规律; 作者反对悲剧用浪漫主义的格调,反对喜剧油腔滑调,也反对在作品中追求十全十美的英雄人物; 他重视观察人、描绘人。

④第四曲对作家们提出一些合乎正常情理的忠告。

(2)布瓦洛《诗艺》的主要观点

布瓦洛在笛卡儿唯理主义的哲学基础上,继承古希腊罗马尤其是贺拉斯的理论传统,总结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创作经验,提出了自己的美学思想。

①美源自“理性”的主张

他认为“理性”是一切的准绳,也是文艺创作的根本原则。他提出的“理性”,即常识、天性,它是永恒、普遍、自然的。美源自理性,美必然符合理性,因而具有绝对的价值和普遍永恒的评价标准。

②提出“摹仿自然”的原则

提出“摹仿自然”的原则。“自然”,即“人的自然”或“自然人性”,即经过理性净化了的自然。具体来说,“摹仿自然”就是要“研究宫廷”、“认识城市”。布瓦洛崇尚理性和自然,认为“只有真才美”,追求真善美的统一。

③模仿古人,文学创作以古希腊罗马的古典作品为典范

在文艺作品方面,他认为文艺创作要以古人为榜样,因为古希腊罗马的古典作品体现了普遍

理性与自然人性,具有高度的真实性。悲剧是“高雅”的体裁,要用崇高,悲壮的诗体来表现宫廷生活; 喜剧是“卑俗”的体裁,需用日常的语言来表现下层社会生活。作品要遵守严格的“三一律”。人物性格应定型化和类型化。

(3)布瓦洛《诗艺》的影响

《诗艺》把古典主义文学的主要观点编写成简练通畅、便于记诵的诗句,对古典主义理论的普及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布瓦洛的美学理论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体系,对欧洲文坛有深远影响,促进了法国古典主义文艺特别是戏剧的发展。

5. 以拉斯蒂涅所受的“人生三课”为主线,简析《高老头》的社会批判性。

【答案】拉斯蒂涅是巴尔扎克代表作《高老头》中的人物,他是复辟王朝后期到七月王朝时期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野心家的典型。他的性格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

(1)抨击了资产阶级利己主义道德原则拉斯蒂涅的第一次人生大课是他的远房表姐鲍赛昂夫人的指点和教诲。这个熟谙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将她所掌握的资本主义社会“关系学”毫无保留地教给了她的远房表兄弟,教他怎样以牙还牙,怎样没心没肺,怎样勾引女人,怎样凭借女人往上爬等,堪称拉斯蒂涅的启蒙者。鲍赛昂子爵夫人亲自教他读“人生这部书”,培养他自私自利的人生观,传授他以牙还牙对付社会和他人的伎俩。巴尔扎克实则批判了资产阶级利己主义道德原则。

(2)揭露了资产阶级取代贵族阶级的罪恶发家史

拉斯蒂涅的第二次人生大课,是伏脱冷近乎斥骂的教诲。伏脱冷是一个想拼命爬上贵族社会的恶汉,他最终未能如愿以偿,但却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与鲍赛昂夫人相比,他的教导是赤裸裸的强盗逻辑。他先以自己的复杂经历去打动拉斯蒂涅,指教拉斯蒂涅要“对什么都不服从”。他以鹰犬一样锐利的目光透视拉斯蒂涅的心灵,劝诫他要出人头地,不能只靠求学,要想别的办法,要有野心。他建议拉斯蒂涅与维多莉小姐订婚,杀死她的哥哥,继承父亲的全部财产,以迅速成为百万富翁。这种赤裸裸的资产阶级掠夺方式,虽让拉斯蒂涅感到不适应,却还是为此心动。用赤裸裸的语言剖析社会的本质,让他不择手段地获取金钱地位。揭露了以拉斯蒂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取代贵族阶级的罪恶发家史。

(3)批判了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金钱的罪恶

拉斯蒂涅的第三次人生大课,是高老头的死。高老头是一个资产阶级暴发户,他极度溺爱自己的女儿,把自己的全部家产都花在了她们的身上,最后却落得临死前都未能看到女儿们来看他一眼。最后,拉斯蒂涅为高老头送葬。从高老头的死中,他悟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纽带全在于金钱,这使他更加坚定了获取金钱、立足上流社会的决心。高老头的苦难和死亡,最后完成了他的社会教育。他埋葬了高老头,也埋掉了自己的最后一点人性,这时的他决定堕落成为向则一富和权势进攻的资产阶级野心家。批判了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金钱的罪恶。

总之,拉斯蒂涅通过三次人生大课的教育,一步一步走上了野心家的道路。虽然在邪恶的诱惑面前,他有过顾虑和羞愧,但他每次斗一争的结果总是邪恶占了上风。他凭借自己的伶俐狡猾和冷静头脑,有选择地借鉴别人的“经验”与“教训”,终于走向了资产阶级野心家罪恶深渊。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