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商务(专业学位)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国际贸易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答案】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是俄林研究国际贸易对要素价格的影响而得出的著名结论:国际贸易最终会使所有生产要素在所有地区都趋于相等。
俄林认为,在开放经济中,国际间因生产要素自然禀赋不同而引起的生产要素价格差异将通过两条途径而逐步缩小,即要素价格将趋于均等。同时,俄林认为生产要素价格完全相同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只是一种趋势。其实现途径有两条,第一条途径是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它导致要素价格的直接均等化;第二条途径是商品的国际移动,它导致要素价格的间接均等化。
2. 福利恶化型增长
【答案】
福利恶化型増长是由已故美国经济学家巴格沃蒂命名的,是指一种不但对本国经济没有好处,反而使社会的经济福利水平下降的增长。
福利恶化型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贸易条件的恶化。如果增长后贸易条件恶化所造成的利益损
失超过增长本身带来的利益,就会出现“恶化增长”。造成福利恶化型增长至少要具备两个条件:
(1)这种增长必须发生在出口部门,而该国的出口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又必须是举足轻重的,因为只有大国才会出现出口增加价格下跌的情况。
(2)国际市场对此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必须是较低的,需求量不会因为价格的上升而下降多少,也不会因价格的下跌而增加多少,因此,当出口供给增加价格下跌时,需求量并没因此而増加多少,过剩商品会使价格继续猛跌直到很低的水平在一般情况下经济增长会使一国的社会福利水平提高,但贸易大国的出口扩张型增长最终引起的贸易条件恶化有可能使该国的福利水平下降,这种情况被称为“福利恶化型增长”。
3. 经济全球化
【答案】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具体是指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活动的全球化,即生存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佳配合置。从根源上说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高度发展, 要求进一步跨越民族和国家疆界的产物。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4. 罗勃津斯基定理
【答案】罗勃津斯基定理认为: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某种生产要素的增长会使密集使用该要素的商品生产扩大,使密集使用其他要素的商品生产缩小。要素变动对一国生产和贸易的影响与该国在国际市场的地位有关。如果是贸易小国,该国的生产贸易变动不会引起国际市场价格的改变,贸易条件不变。进口替代型増长会使国内进口竞争产品的生产増加,出口产品的生产下降,总贸易量减少。出口扩张型增长则使出口产品的生产增加,进口竞争产品的生产减少,总贸易量上升。
5. 内部规模经济
【答案】内部规模经济是指由于厂商内部生产规模的扩大而引起的生产率的提高和成本的下降。这一概念由规模经济所延伸出来,规模经济可分为“内部的”与“外部的”两种。内部规模经济主要来源于企业本身生产规模的扩大,具有内部规模经济的一般都为大企业、大公司,多集中于设计、管理、销售成本较高的制造业和信息产业,如汽车、飞机、钢铁、电脑软件行业等。
6. 外国债券
【答案】外国债券是指一国发行者在另外一个国家的证券市场发行的债券,一般以市场所在国的货币为计值货币,由该国国内证券商承销发行,投资者大多是该国居民,有关发行的程序和申请手续等都要依据市场所在国对证券发行的有关规定办理。
7. 制造品贸易
【答案】制造品贸易是指对原材料进行生产或加工,使其价值增值,最后将产品用于买卖的一种贸易方式。
8. 直接投资
【答案】
直接投资简称FDI ), 它是资本要素国际流动的一种主要方式,是指一个经济体系的投资者在另一经济体系的企业所作的投资,而该等投资令该投资者能长期有效地影响有关企业的管理经营决定。直接投资包括股本资本、再投资收益及其它资本。在东道国创立新企业和并购东道国的企业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两种基本方式。跨国公司的海外投资往往采用直接投资的方式。
9. 经济特区
【答案】经济特区是指一些国家或地区为了促进出口,在其领土上所设置的实行特殊政策的部分经济区域。在这个区域内,政府通过降低地价、减免关税、放宽海关管制和外汇管制、提供各种服务等优惠方法,吸引外国商人发展转口贸易,或鼓励和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发展加工制造业,以达到开拓出口货物、增加外汇收入、促进本国或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目的。世界各国设置的经济特区主要分为以下四种: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和自由边境区。
10.殖民贸易
【答案】殖民贸易是指自地理大发现以来,各个殖民国家对殖民地区的大肆掠夺,他们将亚非拉美等殖民地的产品运往欧洲,牟取暴利。当时国际贸易的主要方式就是殖民贸易。
二、思考题
11.发展中国家有许多人反对经济全球化,认为全球化会扩大全球贫富差距。与此同时,发达国家也有很多人反对全球化(如在西雅图等地举行的规模盛大的示威游行),他们认为全球化会降低发达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如何分析这种现象?
【答案】经济全球化使得经济资源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使得各国的比较优势更好的发挥,促进专业化分工和规模经济的实现,将改善各国和全人类的福利。无论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还是当代贸易理论都能证明以上结论。
然而,这个过程中不是每个国家的所有的利益集团都中受益,一个国家在全球化有比较优势的行业,也必然有比较劣势的行业。一般而言,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丰富,它的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在国际竞争中具有比较优势,将会从全球化中受益,而由于资本相对缺乏,它们的资本密集型行业则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发达国家则相反,劳动力相对稀缺,它们的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在国际竞争中没有比较优势,全球化将导致这些行业萎缩,而由于资本相对充裕,它们的资本密集型行业则在国际竞争中受益。
以上分析表明全球化总体上是各国都受益的过程,至于是否会扩大各国贫富差距,目前并无确凿的证据证明这种观点。由于全球化导致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萎缩,使得这些行业中的利益集团,主要是工人的收入降低,生活水平下降,于是他们反对全球化。不过,这都是短期中由于经济结构的不能及时调整才出现的情形。长期中,各国将资源重新配置到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中,可以使全体国民从全球化中受益。
12.美国一向是石油的消费大国,消费世界1/4的石油,已知:
美国石油的需求为;
美国国内供给为:
世界石油供给为:
和相关群体利益的变化。
【答案】分析框架与大国进口关税类似,只是方向相反。
(1)自由贸易时。
世界对美国市场的出口供给:
美国的进口需求:
世界均衡价格可由: 可求得 现在假设美国政府为鼓励进口石油对每单位石油进口补贴$1, 试求美国国内生产、消费、价格
美国国内价格等于世界均衡价格40, 国内生产100, 消费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