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天津工业大学人文与法学院336艺术基础[专业硕士]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意向物化
【答案】意向物化是指艺术家运用艺术语言,将构思成熟的艺术意向表现为专供审美和鉴赏的艺术形象即艺术作品,其实质是一种审美表现活动。这是艺术创作过程的最后完成阶段,也只有通过这一阶段,艺术思想才能成为为人所识所知的艺术品。
2. 艺术作品的内容
【答案】艺术作品的内容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具体的、生动的生活和情感内涵。艺术作品的内容来源于艺术家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是艺术家在意识中创造出来的,具有精神性的内涵。艺术作品的内容不是抽象的概括说明,而是题材、主题、情节、环境等因素融会而成的具体、生动、完整的展示,主要由题材和主题两种因素构成。
3. 艺术鉴赏
【答案】艺术鉴赏是一种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受众为主体,力求获得多元审美价值的积极能动的欣赏和再创造活动。艺术鉴赏是接受者在审美经验基础上对艺术作品的价值、属性的主动选择、吸纳和扬弃。艺术鉴赏是一种积极能动的审美再创造活动。严格来说,没有艺术鉴赏,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创作,而艺术鉴赏又是其他一切艺术接受方式如艺术批评、艺术史研究的基础。
4. 艺术流派
【答案】艺术流派是指在中外艺术一定的历史阶段内,由一批思想倾向、艺术主张(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等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所形成的艺术派别。艺术流派的形成,有的是自觉的,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和共同宣言,有自己的创作队伍和代表艺术家,如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等; 有的是不自觉形成的,仅仅因为创作风格类型的相近或相似而组合在一起,如威尼斯画派; 或是被后人归总为特定的流派,如意识流文学等。
5. 共鸣
【答案】共鸣是指在艺术鉴赏过程中鉴赏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命运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共鸣可以发生在不同鉴赏者鉴赏同一部艺术作品中,也可以发生在不同时代、不同阶级、不同民族的鉴赏者之间。其产生一般需具备两个基本条件:①艺术作品要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迷人的艺术魅力; ②鉴赏者应怀有相同或相近的审美情感与审美心态。
6. 表现说
【答案】表现说是一种关于艺术起源和艺术本质的学说,它与“模仿说”直接对立。“表现说”形成于20世纪初,创始人为意大利的克罗齐。表现主义美学在艺术作品与艺术家的相互关系中,突出强调艺术家的主体决定性作用,认为艺术作品在本质上是艺术家主体生命意志的表达和外化。同时,表现说认为艺术就是情感的表现,而情感的表现就是直觉的表现,是与外在形式无关的心灵活动。克罗齐美学理论的核心论点就是“艺术是直觉”。克罗齐的表现说把艺术和审美作为人类一种最重要的精神活动,着力探寻艺术和审美的独特规律,这对后世美学有着重要启示。
7. 电视散文
【答案】电视散文是一种具有浓郁抒情氛围的电视文学样式,它主要是通过特定的屏幕声画形象,散点式地反映创作者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忆的生活情景和刹那间的思维活动,运用独特的电子制作手段将散漫的思维碎片组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散文般优美的意境。电视散文将电视与散文联姻,催生成一个新的文学载体,具有文学性,包涵浓郁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广阔的社会生活时空等,给人以无限的想象审美空间。同时它又具有电视性,以画面、音乐、色彩、字幕、声响等艺术元素构成直观的审美视觉空间,在与观众的直接交流中,产生审美的即时互动效果。电视散文的代表作有温州电视台的《永远的廊桥》、四川电视台的《哑巴渡》等。
8. 象征
【答案】象征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手法,是指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艺术家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艺术手法。运用象征这种艺术手法,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可使复杂的事理浅显化、单一化,还可以延伸描写的内涵,创造一种艺术意境,以引起人们的联想,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
9. 浪漫主义音乐
【答案】浪漫主义音乐是萌芽于18世纪末,形成于19世纪初的音乐创作思潮。这期间的欧洲是政治风云变幻频繁的时代,反映在艺术领域里,便产生了一种幻想式的、乌托邦性质的浪漫主义学派。在音乐上,它的艺术主旨是表现个人情感和幻想,尤其强调个人的主观体验。浪漫主义音乐家热衷于反映内心最强烈的爱情主题,倾心于带有自传性质的忧郁和孤独精神:在描绘自然景色及现实形象时,更强调主观色彩的表现。
10.大屏幕
【答案】大屏幕是指直观式彩电或背投式投影电视中的屏幕。通常,屏幕的对角线尺寸在40英寸以上。随着科技发展以及显示的要求,大屏幕系统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大屏幕显示技术主要包括CRT 显示技术、LCD 显示技术、DLP 纯数字化显示技术、LCOS 显示技术、GLV 显示技术。大屏幕无缝投影显示的应用来源于指挥监控、视景仿真、立体影院系统,它是适应人们追求亮丽的超大画面、纯真的色彩、高分辨率的显示效果的这一需求而产生的,其在增大画面、提高亮度、分辨率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二、简答题
11.艺术接受的社会环节有哪些?
【答案】(1)艺术展览馆
艺术展览馆是艺术世界的中介体制之一,是美术接受和传播的重要机构和场所,它对于艺术家来说是他的作品走向社会接受过程的第一步; 从大众接受角度看,艺术展览馆是他们了解、感受当代艺术作品的最初环节,了解、感受当代艺术界的发展趋势和潮流的重要中介。
(2)新闻媒介
新闻媒介是艺术接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和中介。人们这里所说的新闻媒介包括报纸、杂志、电视与电台。形式有广告、报道、介绍和评论等。
(3)艺术出版社
①艺术出版社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复制发行,是艺术接受大众化的完成。
②艺术出版社可以把艺术理论家、批评家、艺术史家对艺术世界的思考,对艺术史及艺术作品的阐释、理解所写成的著作出版发行,给广大接受者以指导。
(4)艺术博物馆
艺术博物馆是人类艺术史、文化史和艺术传统的保存者,博物馆中的艺术作品能永远与不同历史中的接受者对话、交流,使前述艺术接受的无限创造性成为可能。
(5)艺术市场
①艺术市场是艺术接受的中介环节
a. 艺术市场使成千卜万的艺术作品进入大众的家庭中,成为他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b. 艺术市场中的主体具有调节、引导艺术自身的规律。
c. 艺术市场像其他中介体制一样,既联结一也隔离着艺术家与接受者的关系。
(6)艺术院校
①艺术院校的重要性
在人类社会中,任何一位为社会提供物质或精神产品的人,都首先是以一个学习者、接受者的身份开始的。
a. 首先表现在中小学及师范院校的普及性艺术教育方面。这种教育能提高整个社会对艺术作品的审美接受能力。
b. 其次是通过培养专业艺术创作人才来影响艺术接受的趋势与结构。
②艺术院校作为中介的特殊性
a. 它有一套行之有效和系统的教育方式,能使接受者在循序渐进的教育过程中获得有关的艺术知识和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
b. 强制性
对于接受者来说,是否去艺术博物馆、艺术展览馆或剧场观赏艺术作品,完全取决于内在的需要和对艺术的兴趣程度。但学校的艺术教育则不一样,‘白有固定的时间和场所; 有相应的强制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