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齐齐哈尔大学教育与传媒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法制教育及其作用。

【答案】(1)法制教育的含义

法制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对少年儿童进行法律观念的教育,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逐步树立法制观念,养成守法的习惯。

①知法:使学生掌握法律知识,理解法律与一般行为规范的区别,认识法律在规范人们行为方面具有指导作用、评判作用、预测作用与警示作用。

②懂法:使学生懂得法律是强制性调节社会关系的工具,依据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不同方面,法律有不同的种类,如宪法、民法、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经济法、婚姻法等。理解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懂得什么是犯罪。并逐步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使身心获得健康发展。

③守法:使学生增强法制观念,自觉维护法律的尊严。将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法律知识的理解,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严格遵守民事、行政、刑事方面的法律,在实践中养成守法的习惯,并敢于、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2)法制教育的作用

法制教育以法律的权威性,进一步加强人们对社会规范的遵从意识。对个体社会规范背离行为的预防具有强制性作用。

①法律教育在预防儿童青少年违法犯罪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近几年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法制教育,儿童青少年法制观念得到加强,有效地扼制了在校生犯罪的隐患。虽然社会风气没有明显好转,但在校生犯罪率呈下降趋势。

②法律教育有助于增强少年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通过法制教育,使学生加强了自我保护意识,懂得未成年人的保护有法可依,保护未成年人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并自觉运用法律武器,与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作斗争,做到自尊、自爱、自强。

2. 知识掌握过程中的应用的特点与意义是什么?

【答案】广义的知识应用,指依据己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有关的问题。而狭义的知识应用主要指作为掌握阶段之

一的知识的应用,即指学生在领会教材的基础上,依据所得的知识去解决同类课题的过程。其特点与意义如下:

(1)知识掌握过程中应用的特点

①应用范围一般限于同类事物

掌握过程中知识的应用,其范围一般限于同类事物,是抽象知识的具体化过程。把从一类事物中抽象与概括出来的知识,推广到同类具体事物中去,使抽象知识同具体事物建立起联系的过程。

②应用不同于领会

知识的领会与知识的应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应用是在领会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又是对知识领会的检验与发展。领会与应用在知识掌握的进程上是有顺序性的,不能任意违反。知识的领会是具体事物的抽象化过程,知识的应用是抽象知识的具体化过程。

③应用不同于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掌握过程中的知识应用虽然也是通过解决各种形式的问题来体现的,但这些问题多是以课业问题的形式提出的。解决课业问题既可以表现为应用已学知识完成有关的口头作业或书面作业,也可以表现为应用知识去完成实际操作或实地作业。解决实际问题主要是指学生自觉能动地应用已学知识于社会实践,解决或发现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2)知识掌握过程中应用的意义

①应用是知识掌握不可缺少的一个阶段

通过组织学生做习题,解答问题,互改作业,练习等应用的形式,一方面可以对教学效果进行检查与反馈,另一方面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所获得的知识的理解,巩固所学的概念、原理等。应用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是真正地掌握知识所必需的一个阶段。

②应用促进广泛的迁移

借助于抽象概念或一般原理的具体化,可以使学生很快掌握其中的种概念或特殊的法则。知识掌握过程中的应用是一种比较简单的迁移形式,但这种形式又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在知识掌握阶段。通过应用,可以促进知识的娴熟的掌握。只有熟练地应用知识,才有可能灵活地、创造性地应用知识。迁移即是灵活地、创造性地应用知识的具体体现。

③应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由于学生所学的知识往往不是他当前生活所急切需要的,而是为将来学习与工作做准备的。因此,学生不易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实际作用,也难以产生成就感。对培养学生的自觉的学习需要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有加强知识的实际应用,才能使学生体验到所学知识的意义与作用,从而有助于确立起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另外,通过应用,还可以发展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养成独立工作的习惯。

④应用有助于能力形成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知识是能力的构成要素之一,而知识的应用又是保证知识掌握的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因此,知识的应用是形成能力的一个前提条件; 知识的各部分经过应用、练习

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组块的形式在头脑中表征,占用工作记忆的空间较少,使得学习者能够在更自如、更有针对性地应对其他问题. 这一点正是能力的关键特征之一; 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把获得的知识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各种技能联系起来,促进了知识与技能的相互整合,为培养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充分的机会。

3. 简述资源管理学习策略及其类别。

【答案】资源管理学习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学习策略,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学业求助策略。

时间管理策略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合理安排时间、有效利用学习资源; 学习环境管理策略主要涉及如何有效选择安排干扰较小的环境学习,充分利用学习情境的相似性等; 努力管理策略主要涉及掌握一定方法排除学习干扰,使精力能有效集中在学习任务上; 学业求助策略指当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如何向他人请求帮助的行为。

4. 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教育系统的基本结构如何?

【答案】(1)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本质即确定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特征,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教育的本质是: ①教育是一种人际交往系统,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系统,由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构成。教育系统中的人际交往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 有具有一定组织形式自觉进行的,也有无一定组织形式自发进行的; 有交往双方在同一时间地点进行的,也有在不同时间地点进行的等等。

②教育系统以经验传递、造就人才为其主要内容。传递由传授者与接受者双方的协调一致的交往活动构成。教育系统中所传递的经验由人才造就的需求决定。人才是指能适应发展着的人类社会生活的要求,能参与社会生活,承担社会职能,完成社会活动的社会成员。经验,在主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在主体对客体能动反映的基础上所产生的主观产物。教育系统中所传递的经验主要有三种,即知识、技能与规范。

③教育系统以促进人类个体社会化、满足社会的存在与发展需求为根本职能。教育系统的根本职能是促进人类个体的社会化,以满足社会的存在与发展需求。狭义的教育,就是通过知识、技能与规范等经验要素的传递,来促进人的能力与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从而促进人类个体社会化。广义的教育,由“教学”与“养育”组成。教育“养育”人的任务,即组织和改善学生的生活和活动,使学生通过发现及创造以获得各种直接经验,以完成“养育任务”,促使其身心全面协调健康地发展。

(2)教育系统的基本结构

从教育作为一种经验的传递系统的狭义教育观,教育系统由教(传授者)、教材(经验)和学(接受者)万个基本要素构成,是一种三元统一体。

①教育作为一种经验的传递系统,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活动而实现的。作为经验传授者的教师和作为经验接受者的学生是交往的主体。教师的经验传授活动和学生的经验接受活动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