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昌大学管理学院820管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控制的程序。
【答案】控制的基本过程包括如下三个步骤:
(1)确定标准
由于计划是管理人员设计控制工作的准绳,所以从逻辑上说,控制过程的第一步总是制定计划。然而,由于计划的明细度和复杂性都不一样,并且管理人员通常也不可能事事过问,所以就得制定具体标准。按照定义而论,标准是考核业绩的尺度,是从整个计划方案中选出的用以衡量业绩的计算单位。这样就可给管理人员一个信号,使他们知道事情的进展情况,而无需过问计划执行过程中的每个步骤。
(2)衡量业绩
由于按标准衡量业绩的方法并不总是行得通,理想的做法是:以预见为依据事先找出偏差并采取适当的措施避免偏差。精明而又有远见的管理人员,有时能够预见到脱离标准的偏差。但是如果缺乏这种能力,则需要尽早揭示偏差。
如果标准制定得当,又有确切地评定下属人员工作的手段,那么对实际业绩或预期业绩的评价就会相当容易。但许多活动都难以制定准确的标准,并且也有许多活动难以衡量。对大批量生产的产品,要规定其工时标准是十分简单的,同样,按这些标准衡量业绩也很简单。但如果是客户定做的产品,由于标准难以制定,则业绩的评定可能比较困难。
此外,在工作的技术较低的领域,不仅标准难以制定,而且也难以评价。例如,要控制财务副总经理或产业关系部主任的工作就不容易,这是因为难以制定明确的标准。这些管理人员的上司就往往凭借含糊的标准来衡量,诸如企业财务状况是否正常、工会的态度如何、有无罢工、下属的工作热情与忠诚度如何、业务关系状况以及这个部门的全面成就(对此往往以未遭失败的根据来反证)。同样,上司的衡量结果也往往是含糊不清的。同时,如果这个部门看来是以合理的成本做出了预期的贡献,并且也没有造成太多严重的错误,如果能以可衡量的成就来证明该部门管理是健全的话,那么一个笼统的评价也就足矣。问题是:当控制工作不在装配线、车间或计算机上进行时,这项工作就会很复杂,也往往很重要。
(3)纠正偏差
标准应当反映组织结构中各种不同职位的立场观点,如果按这些标准来衡量业绩,也就便于纠正偏差。管理人员根据委派给个人或群体的任务确切地知道必须在何处采取纠正措施。
可以把控制看成是整个管理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也可把控制同其他管理职能结合起来,纠正偏差的重要性也正在于此。管理人员通过重新制定计划或调整他们的目标来纠正偏差(即运用改变航道原理)。他们也可以运用组织职能重新分派任务或明确职责来纠正偏差。他们还可以采用增加人员,更妥善地选拔和培训下属人员,或是最终解雇、重新配备人员等办法来纠正偏差。除
此以外,他们也可以用更高明的领导方法如对下作做出更全面的说明和采用更为有效的领导方法来纠正偏差。
2. 什么是标杆控制? 标杆控制的主要步骤有哪些?
【答案】(1)标杆控制的含义
标杆控制是指以在某一项指标或某一方面实践上竞争力最强的企业或行业中的领先企业或组织内某部门作为基准,将本企业的产品、服务管理措施或相关实践的实际状况与这些基准进行定量化的评价、比较,在此基础上制定、实施改进的策略和方法,并持续不断反复进行的一种管理方法。
(2)标杆控制的主要步骤
①确定标杆控制的项目。标杆控制的项目一般是对企业竞争力影响最重要的因素,同时也是企业的薄弱环节。若一个企业的生产成本高于竟争对手,那么它可以选择成本管理作为标杆管理的项目; 若一个企业的新产品研制速度低于竞争对手,那么它就可以选择研发能力作为对象。一般来说,项目应在对自己状况进行比较深入、细致研究的基础上确定。
②确定标杆控制的对象和对比点。这个对象应当是在同组织、同行业、同部门业绩最佳、效率最高的少数有代表性的对象。标杆控制的对比点应当在标杆控制项目范围内决定,通常为业绩的作业流程、管理实践或关键要素,在此基础上确立测量指标作为控制的依据。
③组成工作小组,确定工作计划。企业层次标杆控制活动的组成人员通常由能够识别专业流程优劣的人士参加,他们大多来自企业的核心部门。
④资料收集和调查。首先收集相关项目、相关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方面已有的研究报告、调查报告或相关信息,在研究这些己有资料的基础上,拟定实地调查提纲和调查问卷。在实地调查之前,要在内部对调查问卷和调查方法进行检验,确定调查问卷和方法的有效性。
⑤分析比较,找出差距,确定最佳纠偏方法。在对调查所取得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并进行必要的进一步调查的基础上,进行调查对象之间以及调查数据与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的比较研究,确定出各个调查对象所存在的差异,明确差距形成的原因和过程,并确定出最佳方法。
⑥明确改进方向,制定实施方案。在明确最佳方法的基础上,找出弥补自己和最佳目标之间差距的具体途径或改进机会,设计具体的实施方案,并进行实施方案的经济效益分析。实施方案要明确实施的重点和难点,预测可能出现的困难和偏差,确定对实施情况的检查和考核标准。
⑦沟通与修正方案。利用各种途径,将拟定的方案、所要达到的目标前景同全体成员进行反复交流与沟通,征询意见,争取全体成员的理解和支持,并根据成员建议,修正和完善方案,以统一成员思想,使全体成员在方案实施过程中目标一致、行动一致。
⑧实施与监督。将方案付诸实施,并将实施情况不断和最佳日标进行比较,监督偏差的出现并采取有效的校正措施,以努力达到最佳实践水平,努力超过标杆对象。
⑨总结经验。在完成了首次标杆控制活动之后,必须对实施效果进行合理的评判,并及时总结经验,对新的J 清况、新的发现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⑩进行再标杆循环。针对环境的新变化或新的管理需求,确定下一次标杆的项日和对象。
3. 组织形象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答案】组织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和组织成员对组织、组织行为与组织各种活动成果的总体印象和总体评价,反映的是社会公众对组织的承认程度,体现了组织的声誉和知名度。组织形象包括人员素质、组织风格、人文环境、发展战略、文化氛围、服务设施、工作场合和组织外貌等内容,其中对组织形象影响较大的因素有5个:
(1)服务(产品)形象,那些能够提供品质优良、造型美观的产品和优质服务的企业,总是能够赢得良好的社会形象。
(2)环境形象,这主要指组织的工作场所、办公环境、组织外貌和社区环境等,它反映了整个组织的管理水平、经济实力和精神风貌。
(3)成员形象,这是指组织成员在职业道德、价值观念、文化修养、精神风貌、言谈举止、装束仪表和服务态度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是组织形象人格化的体现。
(4)组织领导者形象。组织领导者(也指企业家)的形象是指其在领导行为、待人接物、决策规划、指导监督、人际交往乃至言谈举止之中的文化素质、敬业精神、战略眼光、指挥能力上的综合体现。
(5)社会形象,这是指组织对公众负责和对社会贡献的表现。组织要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一方面有赖于与社会广泛的交往和沟通,实事求是地宣扬自己的社会形象; 另一方面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4. 预算控制是什么?
【答案】(1)预算控制的定义
预算控制是根据预算规定的收入与支出标准来检查和监督各个部门的生产经营活动,以保证各种活动或各个部门在充分达成既定目标、实现利润的过程中对经营资源的利用,从而使费用的支出受到严格有效的约束。
(2)预算控制的内容
①收入预算。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提供了关于企业未来某段时期经营状况的一般说明,即从财务角度计划预测了未来活动的成果以及为取得这些成果所需付出的费用。
②支出预算。企业能够保证销售过程得以进行的生产活动的预算。
③现金预算。现金预算是对企业未来生产与销售活动中现金的流入与流出进行预测,通常由财务部门编制。
④资金支出预算。具有投资性质的预算。
⑤资产负责预算控制等。资产负债预算是对企业会计年度末期的财务状况进行预测。
(3)预算控制的途径包括:
①选择业务量的计量单位。业务量的计量单位应选用最能反映本部门生产经营活动的特征,并且容易搜集、容易理解的计量单位。
②确定适用的业务量范围。业务量范围要视部门的业务量变化情况而定,务必使实际业务量不超过所确定的范围,例如可定在正常生产能力的80%-110%之间。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