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620公共管理学(含公共经济学)之公共管理学考研题库
● 摘要
一、概念题
1. 价值分析
【答案】公共政策中的价值分析,主要是指决定某项政策的价值,提供的信息是评价性的。政府所做的往往是社会的公共事业,基本目标是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与文化需要。公共政策的倡导、评价功能,决定了价值研究在公共政策分析中的突出地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出,人的全部活动都是在追求着某种价值目标。价值目标越大,越是同活动主体的需要相一致,人们所激发的潜能也越大。政府所制定的政策价值取向,为社会不同群体的实践活动提出行动导向。离开了导向,就失去了政策存在的意义。
2. 社会利益
【答案】社会利益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的社会全体成员,在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下,基于一定的社会目标而对诸种社会要素和社会状态的共同需要所体现的利益形态。社会利益是广泛个体利益的集中体现,是具体的、独立的利益形态。其内容主要有:具有社会分享性的公共利益、具有组织分享性的共同利益和具有私人独享性的个人利益。
3. 制度分析
【答案】制度分析学家认为,制度是指“结构”和“游戏规则”。这些结构规则构成一个社会,特别是一种经济秩序的合作与竞争关系。制度是为约束在谋求财富和本人效用最大化中的个人行为而制定的一组规章、依循程序和伦理道德行为准则。制度分析主张公共政策是政府机构的产物,不同的政府制度导致不同的公共政策。政府应着眼十和平与可持续发展,致力十促进以个人自由、公民权利、市场经济、公共经济、自主治理、有限政府、宪政法治与民主制度等制度平台为基础的公共政策。
4. 政策方案评估
【答案】政策方案评估是指在政策方案出台以前,对各种备择方案的可靠性、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证,说明各个方案的优劣,主要包括价值评估、效果评估、风险评估和可行性评估的过程。其中,可行性评估是政策方案评估的重点内容。
二、简答题
5. 当代各国政府再造的主要策略是什么?
【答案】(1)美国政府再造的主要策略
①顾客至上,民众优先
a. 要求联邦各机构遵守新颁布的“顾客服务标准”,加速改善对纳税人的服务; b. 促进公共服务机关间的竞争,逐步消除公营独占事业,统一联邦机构的成本会计标准; c. 创造市场经济活动,推动公营事业私有化; d. 利用自由市场机制来解决问题,以市场机能取代政府的直接管制。
②删减法规,简化程序
a. 有效简化预算过程,将联邦政府财政收支改为两年预算,允许各部会保留50%当年未用完之行政经费; b. 人事制度分权化,逐步取消繁琐的“联邦人事手册”,简化联邦人事分类制度,并赋予各部会在用人与薪资上更多的弹性; c. 简化联邦政府采购方式,将联邦政府的采购管制从严规定部分,改为指导原则; d. 调整各级行政部门调查官的职责,将从严的作业审查原则,改为以协助促进行政管理; e. 解除过度的管制规章,预定在三年内消除半数以上政府机构的各项管制性规章; f. 授权各州及地方政府,给地方政府以选择权,使之弹性运用联邦政府的管制规定。
③授予权能,追求成果
a. 充分授权并扩大管理者的权限; b. 联邦公务员必须担负工作成败责任,机关必须设定明确的可以衡量的成果目标,并定期提出成果报告; c. 给公务员提供适当的训练及设备器材以帮助其达成任务目标,为此赋予各联邦机构筹措并运用员工的训练经费,发展联邦政府机关通用的信息科技策略; d. 加强工作环境品质,提高担任公职的均等机会,并促进公务员多样化; e. 促进管理与劳工的合作关系,成立国家合作关系委员会,专门负责管理人员和联邦受雇者之间的合作与联系; f. 发挥领导能力,联邦各机构应有明确的职责,积极推行品质管理的相关训练。
④节约成本,提高效能
a. 消除不必要的开支,赋予总统更大的裁减政府支出的权力,裁撤不必要的机构,削减过时的计划; b. 扩增联邦政府的征收金额,扩大各部会自行设定规费与运用规费的权力,开放联邦机构委托民间机构追讨政府债务; c. 鼓励投资以提高生产力,允许联邦各机关成立创新投资基金以从事长期性投资; d. 运用企业再造工程的方式降低计划成本,发展全国性的信息系统,以电子政府的方式传送服务与提供信息,行政管理委员会负责协助各部会重新设计更好的施政计划。
(2)英国政府再造的主要策略
英国的政府再造策略主要包括有效率稽核、财务管理改革方案、续阶方案、公民宪章以及民营化,具体内容如下:
①效率稽核
撒切尔首相执政后,在首相办公室成立了一个“效率小组”,对各行政部门的特定问题,如增进效率、消除浪费等进行小规模调查,其主要日的在于发现、改善政府机关阻碍行政效率的因素,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②财务管理改革方案
1982年5月内阁提出了“财务管理改革方案”,并由财政部和“管理暨人事局”成立一个“财务管理小组”来推动这项方案的进行。“财务管理改革方案”是一种绩效管理和目标管理式的财务预算运用模式,强调机关内各业务主管有权进行分权式的财务管理,同时要负管理成败之责任。计划的重点在于消除政府浪费、提升行政效率、建立成本意识观念、确保资源运用之最大效益,
其主要的目的在于使各级管理者能够具有清楚的工作目标,对资源是否作最有效运用能有一个明确的责任界定,并拥有所需信息、训练与专家的建议。该方案鼓励各部门大量运用绩效指标,来引导目标的达成。
③续阶方案
在推行了一些改革机制之后,效率稽核小组发现政府的问题并不在官僚本身,是官僚组织结构严重地束缚了机关有效的运作。因此,“效率小组”在1988年向首相提出了一份“改善政府的管理:续阶改革”计划,并自1988年2月起依照计划内容正式推动。这份报告中针对政府各部门的运作情况列举了七项发现,并从这些发现当中建议三个改革的方向与做法:
a. 强化有效的政策与服务之提供:建议各部会成立附属机关,专门负责执行该部会所提供的服务项目,二者并订定类似契约关系的工作纲领。
b. 执行服务提供者应具备相关的经验与技术:故建议实施适当的训练计划,确保服务的品质。 c. 改革持续在部门中进行,并形成一种持久的压力:建议指定一位常务次长级官员出任专案管理者。
④公民宪章
1991年梅杰继任英国首相。梅杰上任后,一方面持续过去撒切尔夫人的改革做法,另一方面则向国会提出“公民宪章”的改革构想与计划,并且在内阁办公室的“公共服务与科学局”下成立了一个“公民宪章小组”负责推动这项革新方案。“公民宪章”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善公共服务的品质、增进资源运用的最大效益,期望将任何公共服务接受者视为消费者,赋予自由选择服务提供者的权利。它主要标榜四项主题:提升服务品质; 享用服务时有更多的选择机会; 人民可以要求知晓服务标准; 确保经费运用的妥适性。
⑤民营化
民营化是撒切尔内阁在针对政府机关的功能进行全面改革时的一项手段。经过权衡后,将所有必须民营化的国营事业。撒切尔内阁在11年的任期中,共出售40%的国营企业。
(3)新西兰政府再造的主要策略
新西兰政府的改革范畴相当广泛,并不局限于行政改革,而是扩及金融、货币、劳动市场、选举、政治等层面。新西兰推动改革的组织主要为:国家公务委员会、财政部、首相与内阁部。新西兰的政府再造的策略主要由预算与财务管理制度改革与民营化两部分组成。具体内容如下:
①预算与财务管理制度
a. 开源节流。新西兰政府主要是以增税的方式来削减预算赤字,一方面以扩大税基、降低税率来增加税收; 另一方面也削减公共支出,包括对民问企业的直接补助支出、社会服务、教育、健康医疗补助等。
b. 财政法。于1989年通过,主要是将私部门公司会计的架构应用于政府预算制度之中。自一先将过去重视资源的输入改为重视服务产出,现金会计预算制度改为权责会计制,以此希望能够紧密地将“支出”与“结果”合而为一,因此规定各部门必须在二年内全面实施。
c. 财政责任法。于1994年通过,用以规范政府债务规模,及确保政府资产的适当使用,要求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