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学位]之社会工作概论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关系。
【答案】(1)社会工作是现代工业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的成果之一。 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福利制度中的服务发送或传递体系。通常来说,社会福利作为一个改善公民的社会功能与减轻人类痛苦的资源和服务体系,包括社会行政系统与社会服务体系。在社会服务体系中,社会工作专业是一个重要的实施社会助人的行动系统。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其社会福利制度完善或成熟的程度。
(2)社会福利作为人一资源一行动的综合系统
社会福利是一个集资源、机构、人力、理念与环境为一体的综合系统,其日的是解决社会问题,满足社会需要,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它是现代社会制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建制。社会福利系统中不同组成部分彼此紧密联系在一起,发挥着各自的功能。
①社会福利制度中最基本的是人的系统,包括一般的公民、社会福利工作者与社会福利对象。在这一系统中,人及其需要的满足是核心问题。为满足一般公民与社会中弱势群体的社会需要,需要通过社会行政人员和社会工作者来策划并传递社会服务。
②社会福利制度功能的正常运行还必须依赖必要的资源,这些资源包括金钱、物质、津贴、服务、相关的理念及政策。经济资源是社会福利发挥效力的前提,而理念与政策则是保证社会福利制度效率的重要基础。
③社会福利制度作为一个解决社会问题和满足社会需要的过程,必然要通过具体的社会行动来完成社会服务的规划与传递。社会工作和社会政策作为专业的行动,是解决个人、家庭和社区等问题与满足公民社会需要的保障。任何好的社会目标与社会发展理念,都必须以具体的社会行动来实现,否则社会福利制度就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3)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服务的传递体系
①社会工作专业产生于现代西方发达国家,最早是从民间慈善事业发展而来,它的发展和演进是现代社会福利制度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作为社会福利制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工作专业发挥着解决不同层面社会问题、改善人的社会功能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②在现代社会福利制度中,社会服务的组织、传递与评估等都需要通过专业的社会工作人员来完成,从而保证社会服务本身的效率与公平。社会工作是同社会福利系统联结最紧密的专业,它通过受过专业训练的社会工作者来推行各种各样的助人服务。作为一门专业和特定职业,社会
工作可以有效地实现人与资源之间的有效联结,在需要和服务之间架起桥梁,从而促成政府和各种专业组织对社会问题的有效干预。
③社会工作作为社会福利服务的传递体系,其作用与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a. 社会福利资源分配和政策实施需要通过一定的组织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工作扮演着核心的角色。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体系中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也是满足社会需要的过程。
b. 社会工作服务的基本对象包括儿童、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等弱势群体,社会工作的实施可以使服务更有效地惠及服务对象。
c. 社会福利制度要实现既定的社会目标,必须通过社会行动来完成,而这一行动必须以专业实践来达到,社会工作是这一行动的内容。
d. 社会是不断变迁与发展的,社会福利制度必须对上述过程做出反应,而社会工作的介入是应对社会变迁与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4)社会福利模式对社会工作专业化服务发展的影响
社会工作是在特定的社会福利模式下运作的一门助人专业,它深受社会福利制度理念、政策和组织框架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根据各国社会福利发展状况,按照福利分配的基本原则与理念,当今社会福利模式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即普惠主义模式、剩余主义福利模式和混合福利模式。
①在普惠主义模式下,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并不发达,政府在社会服务中承担着重要责任,社会政策的实施为在社会风险中的公民提供了基本的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障,减少了个人因风险和偶然事件造成的贫困与排斥,从而有利于社会平等与正义的实现。
②在实行剩余主义福利模式的发达国家,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比较发达,专业服务在为弱势人群服务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 简述小组工作的一般性技巧。
【答案】社会工作理论中将社会小组工作一般技巧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关系的技巧。小组工作者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和策略与成员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并促进成员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
(2)观察的技巧。小组工作者要能够灵敏、细致地观察和判断个人、小组所面临的环境与需要解决的问题,以确定适合的小组目标和解决问题的方案。
(3)组织和介入的技巧。小组工作者要能够组成小组,介入小组出现的问题、冲突、突发事件等,把握和推进小组工作进程,在目标实现后结束小组。
(4)领导的技巧。小组工作者有时是以小组领导的角色出现的,因而要适当地运用专业技能与权威,主导和推进小组的进程。
(5)沟通的技巧。小组工作者是促进内部沟通和外部沟通的桥梁,自身要与成员沟通,也要促进成员之间的沟通,并且与小组外部的环境,如机构、社区、人员等进行沟通。
(6)参与小组活动的技巧。小组成员自己设计了各种活动方案,小组工作者要愉快地投入其中。
(7)运用社会资源的技巧。为实现小组的目标,小组工作者要善于调动社会的各种资源,包括人力的、机构的、新闻媒体的以及社区的资源。
(8)评估小组过程的技巧。小组工作者要给小组各种的活动订立指标,并做出评估。
3. 何谓初级群体,初级社会群体的基本特征?
【答案】(1)初级群体,又称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指的是其成员相互熟悉、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典型的初级群体有家庭、邻里、朋友和亲属等等。
(2)初级社会群体的基本特征:
①成员有限
初级群体一般是指2人到30人的小群体。因为,只有在小的群体中,人们之间才可能进行比较深的交往,建立比较密切的感情联系。
②成员间有直接的、经常的面对面互动
在人数较少的初级群体中,人们可以直接地、面对面地交往,不需要什么中间环节。正是在直接交往中,成员对于彼此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非常熟悉,从而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联系。
③成员间相互扮演多重角色,表现了全部个性
在初级群体中,成员间并没有明确、严格的分工,不可能仅仅保持一种角色关系。一般说来,人们之间的关系由一种角色关系转变为多重角色关系,正是初级群体形成的一个标志。
④成员间的交往富于感情
在初级群体中,成员之间的交往不只停留在就事论事的表层关系上,而是富有“人情味”。每个成员都希望了解对方的内心,进行情感上的交流。成员间期望相互关心与安慰,有一种共同的心理维系。感情交流是成员间亲密关系的基础。
⑤成员难以替代
在初级群体中,成员间充满着富于感情色彩的多种角色关系,因而某个特定成员是不能随意由另外一个人来代替的。在这一点上,初级群体中成员间的关系具有特殊性。群体中任何一个成员的缺失,都会给其他成员造成很大的心理震动。
⑥群体整合程度高
初级群体中,成员彼此熟悉,关系极为复杂而且密切,利益休戚相关,因而其群体意识很强,群体整合程度高,尤其是在维护和争取群体利益与荣誉方面,所有成员在行动上往往表现出高度的一致。个别成员的偏离、背叛,会招致严厉的制裁。
⑦群体控制依靠非正式手段
在初级群体中,一般没有明确、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成员的行为、成员间的关系以及成员与群体的关系,主要靠习惯、风俗、伦理道德、群体意识等非正式的手段来控制、维持。
4. 简述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变革与社会工作发展的关系。
【答案】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变革与社会工作发展的关系论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