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沈阳建筑大学生态城镇化与绿色建筑研究中心355建筑学基础之中国建筑史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选择题
1. 《园冶》一书的作者是( )。
A. 李渔
B. 计成
C. 张涟
D. 戈裕良
【答案】B
【解析】B 项,计成,明末清初江南苏州一带造园匠人,字无否,著作为中国古代最为系统的园林著作《园冶》一书,又称《园牧》——视其为园艺教科书的日本国将其翻译为《夺天工》,至清末重新被国人发现,复又引入中国。A 项,李渔为计成同一时期戏剧艺术家,尤擅叠石,活跃于明江南和北京地区,著有含有家具、起居内容的戏剧理论著作《闲情偶寄》(又称《一家言》等,其人又称李笠翁);C 项,张涟,中国明末清初造园艺术家。擅长叠山。字(或号)南垣。松江华亭人,后迁嘉兴,又称嘉兴人;D 项,戈裕良,出生于武进县城(今常州市)东门,字立
三。家境清寒,年少时即帮人造园叠山。“奇石胸中百万堆,时时出手见心裁”。这是清代著名学者洪亮吉对戈裕良的称誉。
2. 我国颁布的有关绿色建筑的第一部国家标准是( )。
A.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B.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C. 《生态住区和住宅评价标准》
D. 《绿色建筑评估标准及细则》
【答案】A
【解析】《绿色建筑标准》自2006年6月1日起实施,是我国颁布的有关绿色建筑的第一部国家标准。
3. 中国古建筑体系发展到成熟的阶段是( )。
A. 汉代
B. 唐代
C. 宋代
D. 明代
【答案】B
【解析】从唐代遗留到今天的陵墓、木构殿堂、石窟寺、塔幢及城市宫殿遗址来看,不论是总体布局,还是个体造型,无不是气概雄伟、具有高度的艺术与技术水平、雕塑与壁画极为精美,显示出唐代建筑是中国古建筑发展的一个高峰,表明中国古建筑到了唐代,已发展到了成熟阶段。
4. 唐宋至明清,中国园林在东晋和南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 )。
A. 规模扩大,普及民间,形式多样,建筑增多
B. 理景的普及化,园林功能生活化,造园要素密集化,造园手法精致化
C. 从帝王园囿转向私家园林,从田庄气息转向“诗情画意”,从“阡陌纵横”转向“堂馆亭阁”,从儒家思想转向道家思想
D. 理园情趣诗意化,园林功能生活化,造园要素自然化,造园手法简约化
【答案】B
【解析】后期由于佛教哲学与艺术的传入,以及中国社会中玄学的兴起,建筑形象趋于雄浑而带巧丽的风格。东晋和南朝是我国自然式山水风景园林的奠基时期,也是由物质认知转向美学认知的关键时期。唐宋至明清则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继承与发展,主要表现在理景的普及化、园林功能生活化、造园要素密集化、造园手法精致化四个方面。
5. 《工部工程作法》和《营造法式》两书分别成书于( )。
A. 清朝、宋朝
B. 宋朝、清朝
C. 唐朝、宋朝
D. 明朝、唐朝
【答案】B
【解析】《营造法式》于宋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颁布,成书于北宋王安石变法过程;《工部工程作法》又称《清工部工程做法》,是指清朝雍正十二年(1734年)颁布的《工部工程作法则例》,其中主要对27种重要的建筑类型进行了具体论述。这两部书是中国古代由官方颁布的关于建筑标准的仅有的两部古籍,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有重要地位,建筑学家梁思成将此二部建筑典籍称为“中国建筑的两部文法课本”。
一、选择题
1. 旋子彩画根据用金多少、图案内容及颜色层次可分为( )。
A.5种
B.7种
C.11种
D.8种
【答案】B
【解析】根据用金多少、图案内容和颜色的层次,旋子彩画又可分为7种:①金琢墨石碾玉;②烟琢墨石碾玉;③金线大点金;④墨线大点金;⑤金线小点金;⑥墨线小点金;⑦雅伍墨。
2. 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的设计者是谁?( )
A. 杨庭宝
B. 梁思成
C. 吕彦直
D. 庄俊
【答案】C
【解析】A 项,杨庭宝与梁思成齐名,在建筑界享有“南杨北梁”之誉。B 项,梁思成是中国建筑学家,曾从事中国古建筑的科学研究工作和建筑教育工作,并参加了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筑设计。其著有《梁思成文集》四卷、《清式营造则例》。C 项,吕彦直是年轻的建筑师。他因31岁设计了中山陵而名声鹊起,后来他又设计了广州中山纪念堂、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等。D 项,庄俊主要设计作品有天津扶轮中学、唐山交通大学、上海金城银行等。
3. 下列为民居建筑平面示意图,从左到右分别是哪些地方的民居?( )
A. 四川灌县、江苏苏州、安徽黟县
B. 云南大理、福建永定、江苏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