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吉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699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教育心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选择题
1. 标准化成就测验是指由专家或学者们所编制的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学业( )。
A. 成就水平的测验
B. 能力形成的测验
C. 结构的测验
D. 智力发展的测验
【答案】A
2. 技能学习一般要通过示范,而范例往往由( )通道提供。
A. 听觉
B. 动觉
C. 触觉
D. 视觉
【答案】D
3. 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的知识属于( )。
A. 描述性知识
B. 陈述性知识
C. 程序性知识
D. 条件性知识。
【考点】知识的分类。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对知识的类别的考查。根据知识的表述内容,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主要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一般可通过言语来进行清楚的描述,也称描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则是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梅耶在安德森的基础上,将陈述性知识称为语义知识,并将程序性知识分为两类:用于具体情境的“程序性知识”和有关学习、记忆、问题解决的一般方法的条件性知识,后者用来确定何时为何要应用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解决的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的问题,例如,阅读时,条件性知识决定我们何时需要详细阅读某一段落或者跳过。条件性知识与陈述性、程序性知识密切相关。条件性知识实质是“有关……的知识”,同时属于在程序性知识当中。
4. 某小学生为了避免父母的斥责而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其行为背后的作用机制是( )。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正惩罚
D. 负惩罚
【考点】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应用。
【答案】B
【解析】此题是对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考查。根据斯金纳的观点,正强化与负强化的目的都是提高反应发生概率,但正强化是通过旱现愉快刺激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而负强化则是通过撤销厌恶刺激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正惩罚与负惩罚的目的都是降低反应发生的概论,但正惩罚是通过呈现消极刺激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而负惩罚则是通过中止积极刺激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认真完成作业”是希望提高发生概率的行为,而“避免父母的斥责”则是撤销厌恶刺激的方式。
5. 当道德观念与道德感成为经常推动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时,它们也就成了( ) 。
A. 道德行为
B. 道德意志
C. 道德动机
D. 道德信念
【答案】C
6. 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的依据是( )。
A. 学习的方式
B. 学习的内容
C. 学习的目的
D. 学习的层次
【答案】A
7. 埃里克森认为,6~12岁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勤奋与自卑“的矛盾,这种对矛盾的积极解决有助于展出的优秀品质是( )。
A. “胜任力”
B .“忠诚”
C. “希望”
D. “意志”
【答案】A
【解析】本阶段的儿童面临来自家庭、学校以及同伴的各种要求和挑战,他们力求保持一种
平衡,以至于形成一种压力。而且随着社交范围的扩大,同伴的相互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儿童在不同社交范围活动的经验,以及完成任务和从事集体活动的成功经验增强了儿童的胜任感,其中的困难和挫折则导致了自卑感。
8. 一般人们认为标准化考试与学校课程之间关系( )。
A. 比较密切
B. 缺乏学业效度
C. 很不协调
D. 基本协调
【答案】C
9. 布鲁纳认为,学生掌握学科结构的最好方法是( )。
A. 发现法
B. 试误法
C 顿悟法
D. 讲授法
【答案】A
10.从小学儿童品德的整体发展来看,小学儿童品德发展过程存在的转折期大约在( )。
A. 三年级上学期前后
B. 三年级下学期前后
C. 四年级上学期前后
D. 四年级下学期前后
【答案】B
二、辨析题
11.负强化即是惩罚。
【答案】错误
(1)强化有正强化(积极强化、阳性强化、给予奖励)与负强化(消极强化、阴性强化、撤消惩罚)之分。惩罚是指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旱现一个厌恶刺激或不愉快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
(2)惩罚与负强化的区别在于:
①惩罚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动物实验表明,惩罚对消除行为并不一定十分有效,厌恶刺激停止作用以后,原先建立的反应仍会逐渐恢复。因此,惩罚并不能使行为发生永久性的改变,它只能暂时抑制行为,而不能根除行为。必须慎重运用惩罚。
②负强化是通过讨厌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