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336艺术基础[专业硕士]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问题剧
【答案】社会问题剧是指挪威戏剧家易上生创作的揭露社会问题的戏剧被称为社会问题剧。通过人物的论争,这些戏剧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政治、婚姻、道德、法律、妇女、教育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批判了资产阶级虚伪的道德法律、自私自利的丑恶本性以及婚姻的不合理现象。虽然剧作家没有在结尾提供恰当的解决方法,但因为所涉及问题的重大,剧中人物思想的尖锐对立,这些戏剧呈现出浓厚的探索精神和犀利的批判色彩。通过社会问题剧,易卜生将戏剧舞台用作讨论社会问题的讲坛,把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方法扩展到戏剧领域,冲击了当时西方舞台上流行的虚幻庸俗的戏剧,指明了戏剧发展的新方向,推进了现代戏剧的革新。社会问题剧的代表作品有《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魔》和《人民公敌》等。
2. 三突出原则
【答案】“三突出”是“文革”期间的文艺指导理论。1968年上海音乐学院的于会咏在《文汇报》发表文章,将样板戏塑造人物的原则归纳概括为“三突出”。1969年在姚文元亲自改定的《红旗》杂志11月号一篇文章中正式规定了“三突出”原则:(1)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
(2)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 (3)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三突出”原则成为检测和衡量“样板戏”电影和其他“文革”电影创作的标准。
3. 曾侯乙编钟
【答案】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时代编钟艺术发展到了历史性的高峰的表现。在湖北随县曾侯乙墓编钟的出土,整套编钟共64枚。钟分上中下三层,上层钮钟19枚,分三组排列。中下两层为编钟的主体,也分三组。这三组钟形制各异。这套钟总音域达到五个八度,可奏出完整的五声、七声音阶,其间中部音区可演奏十二个半音。这套钟采用了纯律和三分损益律的复合生律法。许多钟上有铭文刻有与当时通用律名相对应的曾国使用的律名,由此可推断出被称誉为音乐时代的战国,旋律已经相当丰富。
4. 话剧
【答案】话剧是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形式,欧洲统称戏剧。话剧是一门汇集剧作、导演、表演、舞美、灯光、评论等的综合艺术。最早的话剧是古希腊的戏剧,公元前500至300年间,古希腊就盛行悲剧和喜剧。
5. 莎士比亚
【答案】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重要的作家,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他创作了
大量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在欧洲文学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被喻为“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他和古希腊二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以及欧里庇得斯合成戏剧史上四大悲剧家,其代表作是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此外还创作了很多著名的喜剧,如《驯悍记》、《爱的徒劳》、《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等以及一些优秀的历史剧,如《亨利六世》中下篇、理查三世》等。
6. 时装新戏
【答案】清末到辛亥革命时期,新编的一种表现现代生活的戏曲。因穿着时装得名。如京剧的《孽海波澜》、《邓霞姑》、《潘烈十投海》,河北梆子的《惠兴女士》,川剧的《武汉光复》等。时装新戏又有洋装新戏、清装戏、时事新戏之分。
7. 轴线
【答案】轴线是影视摄像和剪辑中的术语。运动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拍摄,画面上表现出不同的运动方向。为了在活动画面组接时,保持同一场景中物体运动方向的一致、人物交流关系的合理,要求拍摄时摄像机的位置保持在同一侧的180度以内,于是摄像机面对运动物体即物体间的相互位置,实际上存在着一条无形的限制线,称作“轴线”,违背轴线规律的拍摄和剪辑,将带来画面叙述中方向性和空间关系的混乱,称“跳轴“或者“越轴”。
8. 现代西方演剧学派
【答案】现代西方演剧学派是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和布莱希特的史诗剧理论。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主要思想是:表演艺术的任务是根据剧本要求在舞台上再现角色形象,但是要把形象体现得真实和深切就要求演员从自我出发,设身处地,通过意识达到下意识、彻底化身为角色,这就是说,在舞台上要在角色的生活环境中,和角色完全一样正确地、合乎逻辑地、有顺序地、像活生生的人那样地去想、希望、企求和动作。
布莱希特的史诗剧理论的主要思想是:表演反对演员尽可能的进入角色,代之以叙事文学和叙事诗所采用的手法,对剧中事件进行批判性、自在从容的观察,即间离效果。具体手段如,事先说明结果以免造成悬念、超然平静的表演风格、避免采用任何旨在使观众忘记自已是在看戏的手段,亦即不引起错觉的布景等等。
这两种体系为表演艺术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表演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
二、简答题
9. 简述巴赞的影像本体论
【答案】(1)20世纪40年代,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首先提出电影现实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1945年安德烈·巴赞发表《摄影摄像的本体论》,借用哲学本体沦的术语,提出关于电影本性的核心命题:影像与客观现实中的被摄物同一。摄影取得的影像具有自然属性,它产生于被摄物的本体,它就是这件实物的原型。
(2)影像本体论认为,“一切艺术都是以人的参与为基础的,唯独在摄影中,我们有了不让人介入的特权”,因此,电影再现事物原貌的独特本性是电影美学的基础。摄影的客观性可以赋予影像以任何其他艺术形式无法具有的说服力。巴赞基于影像本体论提出长镜头美学思想。
(3)影像本体论对战后西方电影产生过重大影响,成为支持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和法国新浪潮电影的理论动力,但是也受到电影理论界尤其是结构主义者以及电影符号学家的批判。电影符号学认为,影像不是世界的逼真复现,不是现实的同一物,而是人在不同认知条件下观察世界的结果,是一个文化符号系统。这一立论是对影像本体论的根本否定。
10.中国传统戏曲和西方戏剧的区别是什么?
【答案】戏曲艺术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将表现审美意境作为最高的艺术追求,属于一种表现性综合艺术,以其特有的艺术风格在世界戏剧艺术中独树一帜。作为戏剧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戏曲与西方戏剧存在诸多相同点的同时仍有众多差别。
(1)表现形态不同
西方戏剧在表演元素上比较单纯。戏剧艺术最早的形态是歌舞结合,戏剧原本是从祭祀性的舞蹈中产生出来的,但西方戏剧在发展过程中己不再拥有歌舞结合的形态:或者是依靠台词的“话剧”; 或者是只歌不舞的“歌剧”; 还有专舞不歌的“芭蕾”。歌舞分家成为西方戏剧的某种特征。
我国传统戏曲在表演元素上呈现多元化。其保留着古老的歌舞结合的传统。中国戏曲的各剧种,几乎无一例外包含有唱、念、做、打各要素。京剧《打渔杀家》、评剧《花为媒》等剧目很容易体会到这一特征。其实,从“戏曲”这一名称也可以看出,“戏”指舞蹈与动作,“曲”指歌唱部分。“载歌载舞”成为中国戏剧不可分割的部分。
(2)对现实的审美把握不同
西方戏剧侧重“写实”。“写实”是指在舞台上从表演到布景,都要使看戏的人感觉到如同生活的真实形态,例如《雷雨》等经典话剧的布景与音响都逼近生活形态。东方戏剧侧重“写意”。“写意”是东方文化的特征,它不追求形式的逼真性,而重在表现意境,这是戏曲的绝妙之处。在戏曲舞台上,拿一根马鞭舞动就意味着骑马奔驰; 而跑一个圈就算走过了十里八里甚至千里万里; 四个龙套就代表千军万马等。似乎有点像人们幼小时骑着竹竿就仿佛在高头大马上一样,是极富想象力的创造。这种不求生活再现,而用高度提炼、夸张、美化来达到神似的方式,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扩展了表现生活的领域,把观众带到五光十色的生活联想之中,让人获得高度的艺术享受。
11.古希腊音乐文化对后世有哪些影响?
【答案】(1)古希腊音乐向我们展示了非凡的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和谐学与伦理学的角度上都对音乐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使其音乐理论成为一个具有非凡统一和逻辑的理论体系,对西方的音乐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在音乐形式上,希腊音乐已包含有民间音乐与艺术音乐两种因素,这种音乐的发展轨迹始终延续到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