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南大学经济学基础或经济地理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经济全球化多极格局的特点。
【答案】经济全球化多极格局的特点:美国、欧盟和东亚、东南亚三足鼎立。
当前,多极的世界经济格局已经形成。世界各国联系加强,但同时竞争加剧,在国际经济舞台中的地位彼此消长。整体上看,发达国家的相对地位有所下降,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有所抬升,尤其是东亚和东南亚崛起。当前己经形成美国、欧盟和东亚、东南亚三足鼎立的世界经济格局。
2. 衡量交通网结构状况的主要指标有哪些?
【答案】衡量交通网结构状况的主要指标有:
(1)交通网连接度,表示交通网络的发达程度,有多种表示方法,其中通常用贝塔指数来计算与比较。贝塔指数为边的数量与顶点数量之比。
(2)通达度是衡量网络中点之间移动的难易程度的指标,可以用通达指数和分散指数来衡量。通达指数指网络中从一个顶点到其他所有顶点的最短路径。
(3)分散指数是用来衡量网络系统中总的通达程度与联系水平的指标。分散指数越小,说明网络内部联系水平越高,通达性越好。
3. 企业问卷调查法的目的与问卷设计原则。
【答案】(1)企业问卷调查法的目的
这里的公司调查是指对一定数量的公司进行同样的调查。其目的是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找出答案; 或根据已有文献和经验提出一些理论假设,通过调查数据来验证这些假设的真伪。
(2)问卷设计原则
①所问问题必须符合客观实际情况。如:在询问企业跨国扩张因素时,在发展中国家要考虑市场和成本诸影响因素,在发达国家可能还要考虑技术因素。如果仅在选择中列出市场和成本因素,显然与实际情况不符。为了使所问问题符合实际情况,准备研究十分必要。
②问题数量应该适中。问题太多,不利于应答,甚至使应答者产生厌烦和畏难情绪,影响回答的质量和回收率; 从调查者的角度,也不是问题多就好。问题太多也不便于综合整理和分析。所以,围绕着调查目的,所问问题应尽量集中明晰。问题数量以当面访问调查不超过30min 完成为宜; 如果是问卷自填,最好在10min 以内完成。
③所列问题必须符合被调查者回答问题的能力。凡是被凋查者不可能了解或不适宜回答的问题,不应提出。
④尽量避免禁忌和敏感性问题。如公司内部关系的调查,不宜涉及领导之间、上下级之间以
及员工之间的矛盾; 对跨国公司的调查,尽量避开国家间的政治敏感问题。一般来说,公司的未来市场发展的详细规划和技术发展方向均是公司的机密,在问卷中不宜问及。
4. 简述全球跨国零售商的空间分布及跨国经营的动机和市场进入方式。
【答案】(1)全球跨国零售商的空间分布
主要分布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国际著名的零售商有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家乐福,德国的麦德龙等。
50%以上没有进行海外投资,美国零售商国外投资比例较小。美国38家全球100强零售商中,
有1/3只在北美投资。只有5家是在全球投资,但它的投资范围很有限。
欧洲零售商的国外投资比例较大。欧洲100强零售商中,约有50%的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称为全球性零售商。
(2)跨国零售商跨国经营的动因
①国内市场的饱和;
②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
③国内市场一些法规的限制;
④洞察到在外国盈利的可能性;
⑤希望在新市场里发挥该公司的优势。
(3)零售公司进入外国市场的方式主要是:
①建立新的分店;
②在目标市场里并购一家现有的公司;
③与本国公司合作在目标市场里建立分店。
二、论述题
5. 简述区域分工理论,并分析海峡两岸经济分工与合作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答案】(1)区域分工理论
①成本学说
成本学说是运用生产成本的比较来解释国际分工的一种理论。这里,主要介绍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
a. 斯密提出了绝对成本学说
他认为每个国家都有适于生产某些特定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如果每个国家都根据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就可以使成本绝对降低。然后,彼此进行产品交换,则对有关国家都有利。
b. 李嘉图提出了比较成本学说
他认为,由于资本和劳动力在国家间不能完全自由地流动和转移,不应该以绝对成本的大小来作为国际分工和贸易的原则,而是要依据比较成本来开展国际分工与贸易。
②要素票赋学说
要素禀赋学说是由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的。要素禀赋学说的基本思想是,区域之间或国家之间生产要素的禀赋差异是它们之间出现分工和发生贸易的主要原因。一般地,在资本丰富的国家,利息率水平相对低于工资水平。在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工资水平相对低于利息率水平。所以,如果各个国家都密集地使用丰富的要素生产商品就能获得比较优势。也就是说,资本丰富的国家可以较低廉地生产资本密集型商品。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则可以较便宜地生产劳动密集型商品。在国
际贸易中它们就能够出口使用低廉生产要素比例大的商品,进口使用昂贵生产要素比例大的商品。
③新贸易理论
新贸易理论从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的视角进行了解释。规模经济分为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内部规模经济就是来自单个企业规模的扩大而带来收益的增加。外部规模经济来自企业的集聚,它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与要素禀赋差异一样提供了国家贸易的基础。为了追求内部规模经济,企业就需要选择专业化的方式以不断地扩大生产规模,并保持在国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④竞争优势理论
竞争优势理论由波特提出。他认为,一个国家某产业的竞争优势由生产要素,国内需求,支撑产业和相关产业,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这四个方面的因素所决定,同时,还与机遇和政府作用相关。前四个因素相互组合形成一个菱形结构,形似钻石,因此常被称之为“钻石理论”。
(2)海峡两岸经济分工与合作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①科技与创新的需要
当今世界以知识经济,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为特征,高科技需要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使国家与民族延续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海峡两岸都面临世界经济新格局和新挑战,进行优势互补的合作,实现科技与经济的跨越,以全民族利益为基础,优势互补,互信互惠,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②消费与投资市场的需要
大陆投资环境已向法制化迈进,而且释放出许多惠及台湾同胞的利好政策,为台湾同胞在大陆投资商贸,创造了极为良好的条件,诸如可享受国民待遇,又可享受产业优惠政策等。
③产业升级互补的需要
海峡两岸历史发展阶段不同,存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发育程度的差异,海峡两岸经济合作在此基础上进行互补的. 随着祖国大陆经济的快速成长和台湾经济转型的进展,海峡两岸科技与经济合作,已不是一方需要资金,另一方利用廉价劳动力的简单互利行为,现在己有的产品,造成了双方外销市场的高度重叠性,形成“此消彼长”的现象。
历史的教训,国际科技竟争的严峻,两岸相互依存关系的重要性,都要求消除恩恩怨怨,凝聚当代海峡两岸中国人的理性思考和对新世纪的全部自信,将海峡两岸资金,科技,自然资源,信息,人才和市场,整合成一体化,增强创新意识,科技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振奋民族精神。
6. 试述跨国公司投资及国别选择的原因
【答案】跨国投资的原因: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